鼎湖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肇庆市市下辖区,地处广东省中部偏西,东邻佛山市三水区,南靠高要区,西与端州区接壤,北接四会市市,陆路距广州市70公里,水路距香港特别行政区120海里,是肇庆市中心城区重要组成部分,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范围主体之一,总面积552平方千米。截至2024年末,鼎湖区辖坑口、桂城街道、广利3个街道办事处和永安、沙浦镇、莲花、凤凰4个镇,设53个村民委员会、3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全区村民小组493个、居民小组232个,户籍人口17.9万人。区政府驻坑口街道龙业街19号。
鼎湖区坐落于广东四大名山之一的鼎湖山脚下,因此得名。全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多为丘陵、平原等地貌,少数山地,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1.93℃。鼎湖区有兽类38种(含亚种),鸟类有177种(含亚种),隶属于17目40科;植物种类有2000多种。鼎湖区公路总里程495.88公里,其中国道27.28公里、省道5.7公里、县道37.3公里、乡道425.9公里,拥有鼎湖火车站。早在5000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今永安镇夏江村、桂城街道龙一村已有先民活动。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始建高要县,隶属苍梧郡,鼎湖属高要县辖地。明洪武年间,推行厢乡都图制,鼎湖主要属高要县下围乡和亲乡。光绪三十年(1904年),高要县就五班分为九区,鼎湖属高要县头班第一区文明堡和四班第六、七区。1928年,推行区乡制,将都堡改为乡。1937年,先复班制,后改联乡办事处。1986年11月,撤区建镇,设广利、永安、沙浦镇,镇内各乡改称村。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从高要县析出设鼎湖区,为肇庆市(地级)辖县级区。同年3月,肇庆市鼎湖区正式挂牌成立。2024年,鼎湖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171.43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560元。地域范围管理学校合计(含幼儿园)71所,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71间,专利授权量400件,旅游接待人数157.9万人次。
2020年6月,鼎湖区被评为第二批广东省省全域旅游示范区。2021年7月15日,鼎湖区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2021年12月16日,鼎湖区被授予2020年广东省“校园网络安全示范区”称号。2023年1月,鼎湖区入选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名单。
命名
鼎湖区坐落于广东四大名山之一的鼎湖山脚下,因此得名。
历史沿革
早在5000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今永安镇夏江村、桂城街道龙一村已有先民活动。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始建高要县,隶属苍梧郡,鼎湖属高要县辖地。明洪武年间,推行厢乡都图制,鼎湖主要属高要县下围乡和亲乡。含下围乡的岩前都、黄江都、水坑都、长利都、榄江都、横槎都、宝槎都、桂峰都、依坑都、樟村都、小洲都和亲仁乡的头溪都、范州都、典水都、禄罗都以及古坝都的一小部分。清代至爱新觉罗·旻宁年间,沿袭明制。咸丰五年(1855年),高要县分五班征粮,鼎湖四班及头班的一部分。光绪三十年(1904年),高要县就五班分为九区,鼎湖属高要县头班第一区文明堡和四班第六、七区。六区下属都堡有:长利堡、河旁堡、桂岭、九坑、现洲、桃溪、沙浦和典水;七区有宝槎都、冈陵堡、作人都、贝水都、搓西都。民国初期,沿袭清制。
1928年,推行区乡制,将都堡改为乡。1937年,先复班制,后改联乡办事处。9月,将联乡办事处改为区署,为高要县第四区和第一区的文园乡。重新编定乡、镇,分别有:广利镇、三都乡、河旁乡、桂岭乡、院主乡、九坑乡、砚洲乡、桃溪乡、沙浦乡、十段乡、典水乡、差西乡、冈陵乡、八庙乡、宝槎乡、贝水乡、作人乡,共194条村,2.18万户,总人口8.53万人。1943年10月,高要县废镇缩乡,为第一区东文乡一部分和第四区,第四区下辖广利乡、桂院乡、头溪乡、搓冈乡、槎贝乡和人和乡。1949年10月,仍为高要县第一区东文乡一部分和第四区。
1950年9月,为高要县第四区和肇庆镇双东乡小部分(即前文明月堡)。1953年5月,为高要县第八、九区,原属肇庆镇的苏村、东蕉园村划入第八区。第八区有:广利圩和砚洲乡、龙头乡、桂荣乡、塘口乡、院主乡、九坑乡、水坑乡、蕉东乡、苏南乡、桃溪乡、沙浦乡、典水乡、苏西乡。第九区有:莲塘乡、大布乡、依坑乡、蔗村乡、布廊乡、岐溪乡、三八乡、甫草乡、岐洲乡、新村乡、中社乡、新围乡和桂溪乡。1955年2月,第八、九区分别改称广利区、永安区,辖乡不变。1957年3月,小乡并大乡,广利区各乡并为广利乡、文园乡、相佳院乡、九坑乡、头溪乡和广利镇,永安区各乡并为布廊乡、永安乡,下莲塘乡和贝水乡,各区辖境不变。
1958年3月,撤区并乡,并为广利乡、永安乡和头溪乡。同年10月成立人民公社,3个乡合并成立广星人民公社。公社内设一团(广利)、二团(沙浦)、三团(永安),各团内设营、连。1959年7月,广星人民公社划分为广利、永安、沙浦人民公社。1961年4月,罗隐、后沥从广利公社划出,归属水上人民公社;苏村划归肇庆市管辖。1972年8月,撤销水上公社,罗隐、后沥重归广利公社,社内设大队。1977年10月,蕉园、迪村从广利公社划归肇庆市。1983年4月,撤销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区建制,设广利、永安、沙浦区公所,大队改称乡。1986年11月,撤区建镇,设广利、永安、沙浦镇,镇内各乡改称村。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从高要县析出设鼎湖区,为肇庆市(地级)辖县级区。同年3月,肇庆市鼎湖区正式挂牌成立,辖境为广利、永安、沙涌捕3个镇。次月,坑口管理区办事处成立,辖苏村、蕉园、迪村村村委会。同年11月23日,坑口管理区办事处更名为坑口办事处,辖区不变。
1989年3月,行政村改称管理区。1992年12月,坑口办事处改名为坑口街道办事处,罗隐、后沥管理区划入其管理范围;同古、新风、白石坑、上水田、南寮、高鹤、良田、田心南坑9个管理区从广利镇分出,成立凤凰镇;水坑一、水坑二、龙一和山田4个管理区从广利镇分出,成立桂城街道办事处。1993年1月,莲塘、布基、富廊、依坑一、依坑二、曹王、罗布、六桥、分界、古遗、大布、蔗村和崖洲13个管理区从永安镇分出,成立莲花办事处。1994年4月,成立莲花镇。1994年6月,贝水、伍南、长冲、大社、岐洲、新村6个管理区和横布居委会从永安镇分出,成立贝水镇筹备组。1995年4月,成立贝水镇。1998年10月,农村管理区改称行政村,设立村民委员会,生产队为村民小组。
2002年1月,撤销贝水镇,其行政区域并入永安镇。同年2月,广利镇改为广利街道办事处,辖下村委会改为居委会。2021年12月,挂牌成立桂城街道桂新社区和广利街道广新社区。2022年,鼎湖区辖坑口、桂城、广利3个街道和永安、沙浦镇、莲花、凤凰4个镇,设53个行政村、30个社区、385个自然村。截至2025年3月,鼎湖区已培育农业龙头企业31家,认定“新农人”275名,辐射综合带动农村就业超20000人,形成了“企业+电子商务”“农业+文旅”“龙头+农户”等多元融合的农业发展模式。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鼎湖区地处广东省中部偏西,西江下游,东邻佛山市三水区,南靠高要区,西与端州区接壤,北接四会市,陆路距广州市70公里,水路距香港特别行政区120海里。总面积552平方千米。
气候
鼎湖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1.93℃,极端最高气温达37.8℃,极端最低气温为1℃,平均日照1815.72小时,无霜期多年平均为336天,平均年总积温1989.3℃。年蒸发量为1153毫米,一般夏秋高温期蒸发量大,冬春蒸发量小,干旱指数为0.69。总的来说,鼎湖区的气候有如下特点:热量丰富,但气温变化不稳;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水热同季,但分布不均,春秋有干旱。
地形地貌
鼎湖区全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部为北岭山脉的鼎湖山群,中部为平原地带,南有烂柯山向东延伸,同鼎湖山隔江峙立,西江横贯中部,最高峰为安徽鸡笼山国家森林公园,海拔1000.3米。地形地貌类型主要有低山、丘陵和平原三种类型,多为丘陵、平原等地貌,少数山地。城区多为平原地貌,北部(鹅公冠与歪髻岭)、西部(鼎湖山)、南部(烂柯山)地势总体较高,以丘陵为主,小部分山地。
水文
鼎湖区属西江流域,西江干流横贯中央,境内集水面积552平方千米,主流长24.5千米。平均降水量1667.2毫米,其中南北山脉降雨较平原河网区偏多,且年内雨量分配也不平衡,每年4-10月为汛期,雨量约占全年的77.09%。年径流与年降雨分布规律相似,平均径流深833毫米,年径流总量53700万立方米,另有西江过境水量2497亿立方米。
土壤
鼎湖区土壤分布7个土类,分别为赤红壤、红壤、黄壤、石灰土、水稻土、基水地、潮沙泥土。山地土壤,高程450米以下为赤红壤,450-470米之间为红壤,700米以上为黄壤,淹育型水稻五类土零星分布在沙埔等地,多在丘陵梯田上部;潴育型亚类分布在全区各地的山坑、垌面、平原及低塱的高中站田中,是主要耕作地带,亦是水利工程的重点地区;渗育型水稻土亚类主要分布在永安及莲花。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鼎湖区建设用地面积8261.94公顷;森林面积2.7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9.84%,活立木蓄积量183.88万立方米。林地面积2.73万公顷(含鼎湖山保护区、西江林场和肇庆北岭山森林公园林场);渔业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2777.93公顷,湿地公园占地面积57.44公顷,其他自然保护地内湿地占地面积8公顷,保护地内的湿地主要是鼎湖山保护区内天湖水库、鼎湖水库和双虹飞堑湖。全区建成县级湿地公园2个,分别是碧莲湖湿地公园、平湖县级湿地公园;市级以下自然保护区1个,为肇庆市鼎湖区黄沙蚬县级自然保护区。
水资源
鼎湖区水资源丰沛。境内有西江干流及后沥水、罗隐水、长利水(九坑河)、青年河、贝水水和典水水6条一级支流。集水面积589.13平方千米,其中集水面积超100平方千米的有西江干流和长利水支流,西江干流平均径流量2173亿立方米。人均供水量540.37立方米。九坑河水力资源蕴藏量13900千瓦,可开发量5200千瓦,已开发4440千瓦。
矿产资源
鼎湖区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金属和非金属矿21种,非金属矿中的粘板岩贮藏量大,是制作端砚的上等材料。有铜钼矿、黄铁矿、硫铁矿等金属矿产资源和正长石、石灰岩、石膏矿、砚石等非金属矿产资源。
生物多样性
鼎湖区良好的自然环境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丰富的栖息环境,是广东省生物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境内生物物种起源古老,种类繁多。有兽类38种(含亚种),如赤麂、野猪、白面狸、红颊獴、鼬獾、豹猫和豪猪等,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有15种,数量较多的一般种类有鼠科的大多数种类,翼手类中的蝙蝠、蹄蝠、狐蝠的某些种类和某些食虫类;鸟类有177种(含亚种),隶属于17目40科;植物种类有2000多种。
自然灾害
鼎湖区紧靠西江,境域大多数为冲积平原,西江水平面每年有数月高于平原,洪水的威胁从没间断过。大面积的山峦经常暴发山洪。洪涝是鼎湖最大的自然灾害。1988年至2000年,西江共出现6次特大洪水。
行政区划
鼎湖区辖坑口、桂城街道、广利3个街道办事处和永安、沙浦镇、莲花、凤凰4个镇人民政府,设53个村民委员会、3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全区村民小组493个、居民小组232个。区政府驻坑口街道龙业街19号。
领导班子
截至2025年7月
人口
人口数量
2024年末鼎湖区常住人口223339人,比2023年末增加616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69986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6.11%,比2023年末提高0.13个百分点。户籍人口179274人,其中城镇户籍人口91252人,乡村户籍人口88022人。全年出生人口1602人,出生率7.27‰,死亡人口1150人,死亡率5.22‰;自然增长人口457人,自然增长率2.07‰。
民族
鼎湖区以汉族人口为主,占辖区总人口99.6%。有壮族、土家族、苗族、白族、畲族、瑶族、侗族、藏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回族、布依族、仫佬族、水族、黎族、彝族等27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0.4%,以壮族、侗族、土家族人口居多。
语言
鼎湖区境内居民主要使用的汉语方言有粤语、客家方言。粤方言,又称鼎湖白话,全区总人口92%以上使用。主要分布在坑口、桂城街道、广利、永安、沙浦镇、莲花等6个镇(街道)。客家方言,全区约有1万人使用,各地均有分布,其中凤凰镇使用客家方言约9000人,其他分布在坑口街道迪一村、迪二村、红岭村、鸡梯村,桂城街道大旗山村、竹仔坪村,沙浦镇大坑头村、麦仔岗村,莲花镇富新村。
宗教信仰
鼎湖区境内的宗教有佛教、基督教,各宗教活动场所有信教群众7800人。固定的宗教活动场所6个,其中佛教5个,分别是庆云寺、坑口街道罗隐社区憩庵(又称下院)、莲花镇葫芦山慈云寺、广利街道砚洲岛彼岸寺、沙浦镇苏二村九峰山善庆寺。基督教活动场所1个,为坑口街道万福社区的基督教坑口聚会点。
经济
概述
2024年,鼎湖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171.4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2023年增长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51亿元,增长4.8%,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4%;第二产业增加值79.66亿元,增长10.1%,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87.3%;第三产业增加值79.26亿元,增长0.5%,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5.3%。三次产业的结构比重为7.3:46.5:46.2。在第三产业中,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3%,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下降1.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7836(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0929美元),增长3.4%。
第一产业
2024年,鼎湖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9626万元,比2023年增长4.6%。其中,种植业总产值91994万元,增长0.4%;林业总产值4939万元,增长26.5%;牧业总产值35933万元,增长7.8%;渔业总产值110747万元,增长6.7%;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6012万元,增长4.2%。2024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144.3公顷,比2023年下降7.4%;陶山甘蔗面积16公顷,下降4%;油料种植面积377公顷,增长1%;蔬菜种植面积4330.9公顷,增长0.2%。2024年粮食产量3.84万吨,比2023年下降3.3%;糖蔗产量0.14万吨,下降4.2%;油料产量0.13万吨,增长1.6%;蔬菜产量12.48万吨,增长0.4%;水果产量2.56万吨,下降0.4%。2024年肉类总产量4070.4吨,比2023年下降1.4%。其中,猪肉产量385.5吨,增长71%;禽肉产量3214.9吨,下降9.9%。2024年末生猪存栏10577头,生猪出栏4223头,增长37.2%。禽蛋产量993.8吨,下降5.6%。牛奶产量22660.4吨,增长18%。2024年水产品产量4.93万吨,增长4.9%。
第二产业
2024年,鼎湖区全部工业增加值73.19亿元,比2023年增长1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0%。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按经济类型分,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61.8%;股份制企业增长10.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36.2%;私营企业增长1.6%;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下降5.8%。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22.4%,重工业增长10.6%。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增长2.0%,中型企业增长14.5%,小微型企业增长22.3%。分门类看,制造业增长12.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3.0%。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纺织服装、服饰业增加值比2023年增长516.1%,纺织业增长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9.9%,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9%,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长2.3%,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5.0%,汽车制造业增长31.7%,金属制品业增长1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6.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7.9%。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68.76%,比2023年增长0.6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次数2.25次;成本费用利润率1.60%,增长0.45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95.43%,增长0.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4.74亿元,增长50.5%。其中,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18亿元,增长61.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利润总额亏损0.49亿元,其他企业实现利润总额0.05亿元。亏损企业亏损总额3.78亿元,增长8.0%。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9.18元,比2023年减少0.99元。全年建筑业增加值6.57亿元,比2023年增长0.9%。全区具有资质等级建筑企业18家,增长38%;18家建筑企业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7.62亿元,下降4.8%;实现利润总额0.32亿元,增长2.5%;利税总额0.72亿元,增长6.1%。
第三产业
2024年,鼎湖区限上批发企业48家和限上零售业企业10家,限上住宿业企业4家和餐饮业企业10家。全区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3.93亿元,比2023年增长3.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4.32亿元,增长4.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6.93亿元,增长12.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0.53亿元,增长8.8%;金融业增加值6.06亿元,增长1.7%;房地产业增加值8.77亿元,下降6.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7.16亿元,增长6.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2.72亿元,增长2.5%。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51亿元,比2023年增长11.2%;平均用工人数2980人,下降17.9%。七大行业门类营业收入“四增三降”: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31.6%;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增长75.1%;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0.8%;卫生和社会工作增长323.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下降18.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下降41.1%;教育业下降34.3%。全年邮政业务总量比2023年增长22.8%,电信业务总量增长5.3%。年末电信固定电话用户20763户,下降14.1%,其中城镇13139户,农村7624户。
2024年,鼎湖区消费品零售总额117.95亿元,比2023年增长7.8%。分经营地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06.68亿元,增长8.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1.27亿元,下降1.3%。分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113.40亿元,增长8.0%;餐饮收入4.55亿元,增长3.1%。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2023年下降6.9%,饮料类增长7.7%,烟酒类增长105.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743.3%,化妆品类下降49.0%,金银珠宝类增长420.7%,日用品类下降25.4%,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0.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5%,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32.3%,家具类增长312.7%,通讯器材类下降5.5%,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4%,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72.4%,汽车类增长202.2%。从限额以上零售业业态看,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10.7%。
2024年,鼎湖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2023年增长7.0%。从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239.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6.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5%。在固定资产投资中(不含农户),全区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0.0%,比重为30.8%;民间投资下降3.9%,比重为44.5%;工业投资增长6.8%,比重为53.2%。全年有开发经营活动的房地产企业61家,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48.3%。按用途分,商品住宅开发投资下降49.4%;办公楼投资增长2.9%;商业营业用房投资下降14.4%;其他投资下降66.7%。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5.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3.5%。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18.9万平方米,下降43.9%;商品房销售额11.9亿元,下降45.7%。
2024年,鼎湖区货物进出口总额404113万元,比2023年增长50.3%。其中,出口额250982万元,增长61.4%;进口额153131万元,增长35.0%。进出口顺差(出口减进口)97851万元,比2023年增加55835万元。全年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9个,外资合同投资金额1428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84056万元,比2023年下降14.1%。
2024年,鼎湖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9354万元,比2023年同口径增加1945万元,按自然口径同比增长1.8%。其中,税收收入50068万元,同比下降15.6%,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45.79%;非税收入59286万元,比2023年增长23.3%,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54.21%。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9899万元,比2023年增长1.7%。十项民生支出129037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71.73%,民生支出得到了较好保障。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04.69亿元,比2023年末增长0.9%。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7.26亿元,企业存款余额8.07亿元,机构事业单位存款余额19.36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97.55亿元,增长8.0%。其中,工商业贷款余额94.39亿元,农业贷款余额15.58亿元,个人贷款余额57.91亿元。
重要企业
广东浦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成功入选2024广东农业品牌价值50强榜单。在“新农人”陈满洪董事长的引领下,公司以沙浦镇的特色农产品“肇实”为核心,打造了一个集农耕研学、亲子度假和户外拓展于一体的农文旅综合基地—蒲营露营地。浦特公司利用当地肇实的产业优势,在露营地内设立了肇实文化体验园,提供肇实采摘、传统加工技艺体验及特色小吃品尝等服务。此外,项目还推出了肇实文化主题的研学课程,吸引了大量亲子家庭和研学团队。首期项目蒲营-浦特农业露营基地已正式开业,提供帐篷露营、田园餐厅和文化娱乐等服务,并将肇实元素融入设计和餐饮中,首创肇实包装帐篷,开发了肇实文创礼盒作为特色纪念品。
市级龙头企业广东香得利度假公司打造的肇庆香得利生态旅游度假区,依托沙浦镇桃一村烂柯山脚下的鹭科栖息地、香蕉林等生态资源,以“香”文化为主题,规划农业生态公园、茶文化体验区、太空舱民宿基地等特色板块。首期试运营的太空舱民宿以全景落地窗和私家温泉泡池为亮点,游客可静赏日出星辰,体验果蔬采摘。
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肇庆市德邦坚农业有限公司在“新农人”谢泳杰的带领下,辐射带动综合养殖规模达21000亩,成为中国最大饲料鳜养殖基地,入选2024年广东农业企业品牌价值50强潜力榜,其返乡创业案例入选省万名乡土专家服务“百千万工程”的20个典型案例。
社会事业
教育
2024年,鼎湖区地域范围管理学校合计(含幼儿园)71所,其中:中学8所,小学1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2所,幼儿园44所。全区共有中小学专任教师2348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1168人,中学专任教师1180人。在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的有381人,中级职称的有797人,初级职称的有552人。全区高中在校生共有4730人,其中:女生2266人;初中在校生共有11012人,其中:女生4902人;小学在校生共有22419人,其中:女生988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6.52%,普通高考优先投档特控线上线率8.6%,普通高考本科上线率41.4%。
卫生健康
2024年,鼎湖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71间,其中,区直医疗卫生单位3间(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4间(永安镇、沙浦镇、莲花镇、凤凰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间(坑口、桂城、广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鼎湖区疾控中心1间,村卫生站91间,民营医疗机构63间,医务室4间,中小学生卫生保健所1间,急救站1间,全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点布局基本合理,形成较为完善的区、镇、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全区医疗机构(不含市直)编制床位总数777张,其中,医院床位605张、卫生院床位122张,每千人口拥有病床3.58张,基本满足社会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全区医疗卫生单位在岗1465人,卫生技术人员120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87人,注册护士508人。2024年,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5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24人,注册护士2.34人。卫生技术人员学历构成:本科及以上占37.01%,大专占44.35%,中专占17.76%,高中及以下学历占0.35%。技术职务构成:正高、副高职称94人占8.3%,中级209人占18.46%,初级736人占65.02%,其他93人占8.22%。我区卫生人力资源稳定增长,卫生技术人员中高学历、高职称人才比例有所增长。全区乡镇卫生院4间,取得资格卫生技术人员20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85人,注册护士68人,其他卫生人员55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间,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技术人员7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7人,注册护士24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14人。全区村卫生站91间,其中,乡村医生7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8人(含长期派驻人数),乡村医生中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比例是40.68%;大专及以上学历15人,中专学历53人,全区村卫生站高学历人员比重逐年提高,基层卫生人员队伍不断充实。
科技
2024年,鼎湖区专利授权量400件,比2023年下降21.3%,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80件,增长19.4%。《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申请量0件,年末有效发明专利250件,增长27.6%。全区有高新技术企业94家,已建立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5家,认定的省级技术创新专业镇1个,市级技术创新专业镇5个。全区科技特派员有12人,经区科技行政部门登记技术合同17项,技术合同成交额9609万元,增长6.1%。
文化事业
2024年末鼎湖区共有文化馆1个,体育场馆1个,博物馆1个,县级及以上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19.7万册。全区有广播电视台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
环保
2024年,鼎湖区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58.43万吨标准煤(当量值口径),比2023年上升33.12%。全社会用电量24.02亿千瓦时,增长7.53%,其中,工业用电量(含线损)14.64亿千瓦时,增长5.5%。全年总用水量10538.21万立方米,比2023年增长14.7%,其中生活用水2544.37万立方米,增长1.6%;工业用水2012.46万立方米,下降4.2%;农业用水5002.63万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2285.92万立方米,林牧渔畜用水2716.17万立方米),下降10.0%。废水排放及治理方面:全区工业废水处理设施总数32套,设施运行费用3221万元。全年工业废水排放量1086万吨,比2023年增长5.7%。其中,工业废水中COD排放量为461吨,下降14.2%;工业废水中氨氮排放量为21.7吨,增长14.4%。废气排放及治理方面:全区工业废气处理设施总数125套,设施运行费用3208万元。全年工业废气排放量2433412万标立方米,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1172吨,工业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58.7吨,工业二氧化硫去除量1453.5吨,工业烟尘排放量216.8吨,工业烟尘去除量16937吨。固体废物防治方面:全区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13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12.45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5.41%。全区平均降水量1890.4毫米,比上年增加18.7%。全年平均气温为22.3℃,比常年上升0.5℃,比上年降低0.1℃。全年平均日照时数1528.9小时。鼎湖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8天,城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及以上天数比例为95.1%,同比改善4.1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2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3%。影响鼎湖的台风有3个。全区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5个,城镇污水处理率96.07%,其中城区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58.0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全区林业用地面积2.7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49.84%,活立木蓄积量183.88万立方米。全年完成荒山荒(沙)地造林、更新造林面积0公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1133公顷。根据生产安全事故直报系统统计,2024年全年全区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5起,死亡5人,受伤1人,经济损失665万元,与上年相比分别下降55%、下降55%、持平、下降29%。其中未发生工矿商贸一般生产安全事故;建筑行业一般生产安全事故1起、死亡1人、受伤0人、经济损失145万元,与2023年相比分别下降66%、下降66%、持平、下降67%;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4起、死亡4人、受伤1人、经济损失520万元,与2023年相比分别下降43%、下降43%、持平、上升62.5%。
社会保障
2024年,鼎湖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560元,比2023年增长4.0%。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420元,增长3.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842元,增长4.0%。年末全区城乡居民月人均领取养老金金额283.78元,比上年增长9.0%,人均月增加23.41元。职工养老保险方面,企业养老参加总人数49998人,比2023年增长15.2%;机关事业养老参加总人数4634人,增长1.4%。征集企业养老保险基金金额54185万元,增长20.8%;征集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金额13434万元,增长17.0%。企业养老保险发放人次54016人,增长6.3%;发放企业养老保险金额13781万元,增长14.8%。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发放人次17516人,下降1.3%;发放机关事业养老保险金额10209万元,增长6.5%。职工医疗保险方面,参加总人数58143人,比上年增长14.0%;征集保险基金金额24777万元,增长10.6%;发放人数26838人,发放保险基金金额8672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方面,参加总人数93208人,比2023年下降0.3%;征集保险基金金额10037万元,增长44.6%;发放人次575472人,增长1.8%;发放保险金额10964万元,增长28.6%。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方面,参加总人数137685人,比2023年增长3.9%;征集保险基金金额15036万元,增长11.6%;发放人数55639人,发放保险金额3405万元。全年社会救助总人数1060人次(包括孤儿9人、流浪乞讨51人、临时救助47人次、特困人员189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455户,最低生活保障人数764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支出764.82万元。全年共发行销售福利彩票3454万元,筹集福利彩票公益金266.65万元。
旅游
2024年,鼎湖区旅游接待人数157.9万人次,比2023年下降1.7%;旅游综合收入15.6亿元,下降2.5%。
交通
公路
2000年,鼎湖区公路总里程495.88公里,其中国道27.28公里、省道5.7公里、县道37.3公里、乡道425.9公里。公路总里程中,一级公路32.98公里、二级公路27.85公里,其余四级公路。公路总里程中,全部有路面铺装,其中高级、次高高级路面235.89公里。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的“三横六纵”路网体系形成,道路实现硬底化。
国道321、324复线
原高四三公路,建国初期称广海北线,后又称粤桂西线,现称国道321、324复线。高四三公路建于民国17年至19年,分三段先后建设,第一段建成天宁路至罗隐涌段,第二段建成罗隐涌至朱岗基段,第三段建成朱岗基至四会市段,经迪村、水坑、莲塘通四会、三水,属省道,鼎湖段长27.28公里。1998年拓展为45米宽6车道的高等级混凝土公路。
省道260线
建区后新建成的跨境收费公路,从国道321、324复线与莲塘交接处起,至背岭止,途经榕树子、共青水库、分界村,全长5.7公里,路基宽22米,混凝土路面宽15米,硬路肩宽2×2.5米,中央分隔带宽2米。该路联结国道321、324复线和省道354线,缩短四会与肇庆市之间公路通车里程。
县道413线
广利圩至金鸡圩,全长15.3公里。广利至水坑段,建于1958年,从广利经槎布、龙塘镇至水坑,与国道321、324复线连接,长4.8公里、宽5米的沙土路,时为省养县道4904线。1988年上半年,沙土路面按三级路标准改造为沥青路面。1992年5月,改称县道413线。1995年,按照二级标准建设,路面扩宽至19米,为4车道的水泥混凝土公路,并改称新广路(街道)。水坑至九坑河段,属省养乡道,建于1958年,长2.5公里,为4米宽的沙土路。1991年,改造为宽4~6米的混凝土路。1993年,从水坑二路段国道321、324复线173公里600米处起,至九坑河水库堤脚止,新建一条长2.5公里,宽26米的混凝土路。1994年1月竣工通车,并命名为凤凰大道。九坑河水库堤坝至金鸡段,建于1960年,从水库堤坝脚至金入鸡圩,长8公里。
县道433线
南起贝水圩,北至四会市大沙与国道321、324复线连接。全长8.8公里,宽9米。是建区后新建成的跨境水泥混凝土路。工程由贝水镇负责,1996年7月动工,按二级平丘标准施工,1997年5月竣工通车。
县道434线
永安圩至莲塘村,全长13.2公里。建于1959年,从永安圩经甫草意、苍南县、崖洲至大布与国道321、324复线连接,为4米宽沙土路。1991年,改造为7米路基,6米路面的水泥混凝土路。1992年5月,改称县道434线。1992年,修建沙浦渡口南北码头,将公路从永安圩延伸3.2公里至渡口。
乡道
2000年,鼎湖区共有乡道62条,总里程425.9公里,其中:坑口街道乡道6条,15公里;桂城街道街道乡道2条,5.8公里;广利镇17条,1130公里;永安镇16条,104.5公里;沙浦镇11条,92.2公里;莲花镇5条,26公里;风凰镇5条,52.4公里。
汽车站
广利汽车站
20世纪60年代,广利圩镇建有一个24平方米的平房车站,可供乘客候车,开展广利至肇庆客运业务。车站没有停车场,班车停在站前公路边,让乘客上落车。1988年,广利圩扩展,车站被拆除。1997年9月30日,广利镇政府投资350万元在创业路建成一个钢筋混凝土结构新汽车站,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站内建1500平方米停车场。由于新汽车站离圩镇较远,客车仍习惯在旧车站位置上落客。
桂城汽车客运站
2000年12月,在桂城街道建汽车客运站,按三级公共型客运车站标准建设,占地面积1.5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站内停车场8000平方米,总投资770万元。此站为过往客车上落点。
铁路
鼎湖段从东向西通过莲花、广利、桂城、坑口4个镇(街道),全长27公里。1959年,该铁路由苏联专家设计,途经永安、广利公社,施工靠社员肩挑人扛,以双轨路基规格筑成永安镇依坑村至古遗村段路基,今旧路基尚存。在鼎湖山出口处建有桥墩,1983年建新路基时被拆弃。1963年,因苏联专家撤走而停建。1976年重建,1987年6月建成通车。设鼎湖、水坑、永基、依坑4个车站,铁路由三茂铁路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管理。
鼎湖火车站
是铁路客运五等站。位于鼎湖山南麓西侧,东距坑口500米,西距端州市区19公里,有公路与车站相连,始建于1985年,1987年夏竣工。占地面积5.7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不含线路部分)2298平方米。站内设有售票室、候车室和行包房。铁路线路设置为三股,有2个可供旅客上落的站台,站台长400米,宽8米,上有钢筋混凝土结构雨棚。1990年,为方便来鼎湖山游览观光的游客,曾在距火车站东500米处设乘降所一个,设有月台供旅客上落。后因公路运输迅猛发展,1994年7月,三茂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停止所有五等小站的客运业务,鼎湖火车站改作会让站。
人文
包公诞
包公是众所周知的清官,铁面无私,执法如山,深受百姓爱戴。他与广利砚洲有一段奇缘,砚洲岛的名字,就缘于“包公掷砚成洲”的传说。砚洲村民为缅怀包公,在农历二月十四日包公生日这天设坛祭拜,久而久之就成为砚洲人的传统节日——包公诞。
农历二月十四日,广利砚洲岛包公楼锣鼓喧天、醒狮起舞,不时响起鞭炮声。包公诞庆典活动,其内容有信众祈福、“包公巡游”和拜祭包公、宣读祭文等仪式,还有砚洲小学学生朗诵《弟子规》,特色曲艺节目表演等。之后,随着金锣一声鸣响,鼓声阵阵,造型人物包拯被展昭、公孙策以及张龙、赵虎、王朝、马汉四大捕头簇拥出场,个个精神抖擞,包公昂首阔步,抱拳面见信众。在活动现场,造型人物包公还向信众派发福米,祝福信众家人老少平安。
据说包公铁面无私、一身正气,能驱邪解难。因此,在包公楼举行节庆后,包公入村巡游派福米、拂圣水,接受村民的祭拜成为每年包公诞活动的重要环节。包公神像由醒狮开路,一行幡旗攒动,浩浩荡荡地沿着预定的线路进村接受村民祭拜。村民亦为包公神像的到来,准备各式各样的祭品。村民祭拜包拯神像把活动推向最高潮,此时,村民祭拜祈福,包公神像旁的工作人员派发福米、拂圣水。
华光诞
农历九月二十八,是永安夏江村的村节--华光诞。
相传在古时,有一年,西江暴发特大洪水,滚滚江水横冲直撞,淹没了农田、房屋,洪水所到之处,一片汪洋,村民们庄稼被毁,财产尽失,牲畜冲走,人员伤亡。在这危急的关头,华光大帝恰好路过夏江村,他出手救助受灾群众,驱散洪水,并帮助村民们重建家园。为了纪念这位恩人,村民们就把这一天定为华光诞。每年的这个日子,夏江村的村民们都会烧番塔和焚香烛纸钱祭华光大帝。
华佗先师诞
传说永安镇江溪村有一座华佗先师庙。村民生病的时候,到庙里虔诚叩拜华佗先师,病就会慢慢好起来,十分灵验。后来,村民们就自发地将每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六日华佗生辰日定为村里的节日。这一天,村民们会以三牲为供品,到庙里拜祭华佗,祈求他福荫乡民。当村民有嫁聚或乔迁新居等喜事时,必先请华佗先师光临。迎接华佗先师的场面十分热闹,人们敲锣打鼓,鞭炮齐鸣将华佗先师迎进门,设香烛三牲拜祭。仪式完毕,又热热闹闹地将华佗先师送回。因庙堂早已不存在,只有部分村民仍在诞期拜祭,但作为村中节日,仍在延续。村民们在这一天,都会呼朋唤友,大摆筵席,把酒言欢。
灶君诞(送灶君)
灶君诞又称送灶君,时间是农历十二月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日。有官(官员)三(二十三日)民(百姓)四(二十四日)疍家(水上)五(二十五日)之说。据传灶君原来仅管理一家之饮食,到秦汉以后,扩大到掌握一户的生死祸福。鼎湖人称其为灶君老爷,许多人家都在灶头上设以红纸书写的“定福灶君”神位,并配置香炉、灯盏,早晚祭香、燃灯奉祀。拜灶君日,各家晚间以糯米粉做成糖煎糍摆在灶君前,烧香烛祭拜灶君(神),祈求司命帝君上天说好话,言好事,保一家康泰。
风景名胜
蕉园村
坑口街道蕉园村又称大蕉园村,被誉为“岭南古树第一村”。蕉园村西面的古树林里有树龄100年至600多年不等的榕树、铁冬青、五味子、仁面子、朴树等,国家一、二、三级古树10多种共50多棵,其中国家一级古树10余棵。古树覆盖方圆1.6万多平方米,古树各具形态,像盆景、像美人、像南极仙翁。其中,有棵几个人才能合抱的仁面树,树龄400多年,硕大的树冠是戴在它头上的仁面王桂冠。苏真人亲手种植的五月茶花树已超过550年。梁氏宗祠东侧的大榕树已有620多年树龄。2006年,蕉园村被评为“广东省生态文明村”。
鼎湖山
鼎湖山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璀璨的绿柱石”。山上有原始森林130多公顷,人工造林1300多公顷,鸡笼山为鼎湖山最高的山峰,海拔1000.3米。1956年,国务院批准鼎湖山为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79年,被列为国家级自然风景区;1981年,星湖管理处新评定鼎湖山景点,分为天溪十景和云溪十景;1982年,国务院将鼎湖山列为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001年,鼎湖山被列入全国第一批国家级AAAA级风景区。鼎湖山景区由天溪、云溪、宝鼎园三大部分组成。云溪、天溪两大溪流贯穿全景区,分别形成水帘洞、飞水潭等飞瀑奇观,拥有老龙潭、浴佛池、三味潭、浴龙潭和天湖等胜境。从半山亭到龙潭飞瀑的鼎湖山品氧谷,人称“天然大氧吧”,谷内阴离子最高达每立方厘米10.56万个。鼎湖山是以天然山林、溪流以及寺庙著称的名胜风景区。唐朝,智常禅师开山始建白云寺,随后环山修筑三十六招提等,至今尚存涅槃台、三味潭、圣僧桥、罗汉市等古迹。
宝鼎园
鼎湖山宝鼎园是中国第一个鼎文化园,2000年建成并对外开放。文化园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位于鼎湖山风景区天湖景区南端。宝鼎园陈列中国古代青铜鼎。矗立在文化园后庭中央的九龙宝鼎是宝鼎园的镇园之重器,被誉为“天下第一大鼎”。公园区左侧是青铜鼎展区。其中,有商代中期的“兽面纹方鼎”,商代晚期的“大禾人面纹方鼎”,西周时期最大的“龙纹鼎”,春秋早期的“秦公鼎”,战国晚期的“四联鼎”,还有现代的福禄寿屏风和鼎炉。公园右侧的鼎文化展廊以大量的文字图片,简要介绍中国古代鼎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古时青铜鼎作为祭天礼器的使用方法,以及鼎的主要分类、基本鉴赏知识等。
九龙青铜宝鼎
鼎湖山风景区宝鼎园的九龙青铜宝鼎,被誉为“天下第一大鼎”。宝鼎的鼎口直径5.58米,鼎口周长17.5米,鼎腹直径5.55米,鼎腹周长17.42米,鼎高6.68米,重16吨。宝鼎由中国著名青铜器专家、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马承源参照中国西周晚期大克鼎的形制及纹饰而设计。铸造时将鼎分成鼎腹、鼎耳和鼎足,采用失蜡法一次性铸成。2000年12月,从江西南昌运抵宝鼎园,焊接为完整一体的九龙青铜鼎后,安装在宝鼎园后庭中央花岗石石柱围绕的基座上。九龙宝鼎的鼎腹顶端两侧对称的两鼎耳各铸饰有20条青龙,寓意此鼎铸造于20世纪。鼎腹口沿铸有6条龙纹饰,加上3条鼎足上的3具龙首铜像,组成9条龙,故得名“九龙宝鼎”。鼎腹还铸有流畅旋曲的波纹,鼎腹内壁铸有篆体铭文“敬铸肇庆九龙宝鼎,喜迎二十一世纪”。
端砚
鼎湖山宝鼎园入口处的端溪龙皇砚是世界最大的端砚,由整块砚石雕刻而成,端砚长2.76米,宽2.17米,厚0.21米,重2吨。2000年,该砚由国家工艺大师李志强设计制作,当代著名端砚大师、国家工艺美术大师黎铿监制。巨砚形体方正,疏密有致,取材于肇庆羚羊峡省级森林公园烂柯山端溪麻坑。设计制作者运用石材的自然形状纹理,精工雕刻出108条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云龙与蛟龙,砚石中的138个砚石眼,恰到好处地点缀在每条龙的口中,形成一幅“百龙戏珠”的壮观画面。
九龙湖
九龙湖建于1995年,是鼎湖区旅游局和区旅游协会携手整合打造的原生态特色旅游胜地,与鼎湖山风景区相得益彰、一脉相承,两处景区相距仅5千米。九龙湖风景区总面积1.27万公顷,其中湖水面积约666.67公顷,其余部分是山林。景区被誉为“珠三角的后花园”。凤凰镇自古就是客家人的聚居地,具有独特浓郁的客家风俗文化。
砚洲岛
位于西江羚羊峡下游的广利街道砚洲岛是广东省最大的江心岛,由西江日积月累冲积而成,总面积6平方千米。砚洲岛因宋朝包拯“掷砚成洲”的传说而得名。岛上有南边陈、大房李等20条自然村。砚洲岛具有浓郁的岭南民俗风格,有罗氏宗祠等聂氏宗祠、宗祠、公祠32间,庙宇、庵堂16间。历史名人有陈焕章、陈中孚、苏汉青、陈寿崧、陈位和、陈英明等。举人有罗成功等7人。水乡居民为了纪念南宋大元帅康公锄强扶弱,保家乡安宁,寄托对康公的尊敬和感恩,将农历七月初七定为“康爷诞”。为纪念包公,农历二月十四定为“包公出巡日”。砚洲村是肇庆市历史文化名村。砚洲的土特产有诸葛亮菜、合川苕葛、香蕉、玉蜀黍属等。
九坑河水库
凤凰镇的九坑河水库是鼎湖区最大的水库。1957年规划、测绘学,1958年动工,1960年建成投入使用。工程总投入资金1600多万元,其中国家拨款805.33万元。库坝全长310米,其中主坝长200米,副坝长110米,坝顶宽5.5米,大坝顶高程(珠基)45米,大坝最高38米。主坝为黏土斜墙坝,副坝为均质土坝。水库设计可灌溉面积6667公顷,实际灌溉面积3467公顷。集水面积145平方千米。凤凰镇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700毫米至1800毫米,年产水量1.3亿立方米。总库容3390万立方米,设计洪水位39.72米,校核洪水位40.53米。水库枢纽工程主要由主坝、副坝、溢洪道、泄洪洞、灌区及发电的输水隧洞、坝后电站等组成,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防洪、发电、供水、养殖及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水库。
鼎湖山牌坊
鼎湖区最具地标性的建筑物是坐落在国道G321线旁的鼎湖山牌坊,牌坊用花岗石麻石铺设建成,有三层楼高,牌坊正中上面刻有叶剑英元帅亲笔题写的“鼎湖山”三字。现在,鼎湖山牌坊广场成为城区居民休闲和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游客进入鼎湖山景区的标志性指引建筑。
鼎湖沙浦天湖生态旅游度假邨
鼎湖沙浦天湖生态旅游度假邨(天湖鹭岛生态旅游风景区)始创于2002年,占地面积1.2平方千米,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成千上万只白鹭在此繁衍生息。邨内种植了2千米长近2万平方米的红荷,大片油菜花和醉蝶花次第盛放。花海有8000平方米,品种有牵牛、孔雀花、金光菊等。中国中央电视台、香港亚视等多家大型媒体先后前来此地拍摄、采访报道,广东广播电视台的《摇钱树》栏目把这里列为拍摄基地。
皇礼诚裹蒸粽博物馆
2025年3月15日,皇礼诚裹蒸粽博物馆正式开放,成为肇庆市首个以裹蒸为主题的非遗文化展示平台。馆内不仅设有裹蒸历史展区、技艺展演区,还开辟了创新工坊,游客可亲手体验传统包扎技艺;同时开放智能化生产线参观区,展现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碰撞。博物馆还推出裹蒸粽文创衍生品—“高粽”(寓意:考生高中状元),结合节庆活动,助力非遗文化“破圈”,为农产品销售注入文化内涵。
著名人物
宋绍熙三年(1192年)水坑村孕育出陈观祐、陈景实进士,观祐官至翰林学士,景实任江右提学副使。至明末,有进士7名,举人20名。清代有进士19名、举人85名、贡生200多名,包括彭泰来、苏廷魁、吴桂丹、陈焕章等。民国时期,有大专学校毕业生139人,相当部分是在广州市、北平市(今北京)、上海市、天津市的名校毕业,国立第一中山大学的毕业生有17名;留学美、德、法、日等国家12人,其中获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各5人。吴大猷(水坑人)成为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被称为“中国物理学之父”。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鼎湖区基本情况介绍.肇庆市鼎湖区人民政府.2025-08-05
鼎湖区地理环境.肇庆市鼎湖区人民政府.2025-08-05
2024年肇庆市鼎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肇庆市鼎湖区统计局.2025-08-05
鼎湖之最——鼎湖风物之最.肇庆市鼎湖区人民政府.2025-08-05
肇庆市鼎湖区人民政府坑口街道办事处联系方式.肇庆市鼎湖区人民政府.2025-08-05
鼎湖区地理环境.肇庆市鼎湖区人民政府.2025-08-05
揭秘!这些地名的由来,很多肇庆人都不敢说全知道!.澎湃新闻.2025-08-08
肇庆市鼎湖区志.广东省情网.2025-08-07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公布第二批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的通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2025-08-05
水利部关于公布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的公告.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2025-08-05
2020年广东省网络安全教育示范区和示范校名单出炉_.南方网.2022-02-24
全市唯一!鼎湖区入选全国名单!.微信公众号平台.2025-08-05
鼎湖年鉴2023.广东省情网.2025-08-07
鼎湖区:培育农业龙头 激活乡村产业新动能.澎湃新闻.2025-08-05
鼎湖历史文化.肇庆市鼎湖区人民政府.2025-08-05
肇庆市鼎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领导分工.肇庆市鼎湖区人民政府.2025-08-05
鼎湖民俗节诞.肇庆市鼎湖区地方志办公室.2025-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