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螺(学名:Planaxis sulcatus),又名单齿螺、香玻螺、波螺、华肉、花玻螺、石叠螺、洋帽墩、草一齿螺,是原始腹足目马蹄螺科单齿螺属的腹足纲。是中国南北潮间带分布最广的软体贝类之一,它以海藻为食,在石缝或石块下尤其多,夏天退潮时比较多。其繁殖季节一般为7-8月。
芝麻螺在中国分布于南北沿岸,在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北港岛常见,在舟山市内外侧岛屿沿岸也有。国外在朝鲜半岛,北海道以南、本州岛、四国、九州,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印度沿岸,澳大利亚东部和西部,非洲东部海域均有分布。
芝麻螺个头小,盔甲厚,外唇薄,内唇厚,壳色多为墨绿色,螺壳上有点状的小疙瘩,粗看如撒了一把黄褐色的芝麻,故名芝麻螺。芝麻螺肉丰腴厚实,宜爆炒,有鲍鱼的口感,略带酱香味,还有甜味,因此也有人称它为小鲍鱼。芝麻螺壳晒干,可入药,味咸、性寒,归肝、足少阴肾经,可平肝潜阳、益肝补肾。珍珠层厚,可制作纽扣或贝雕工艺品,经济价值较大。
形态特征
螺壳厚,呈圆锥形。有的螺壳光滑,有的具螺肋;壳口常有脊,螺轴具单齿,前水管沟明显可见。有角质薄口盖。壳长通常在13 mm至35 mm之间。贝壳呈纺锤形,体螺层上具明显螺肋,螺肋上有白相间的花纹,口盖为圆形角质。壳面颜色多变,或暗绿色,有白色、黄白色、粉色或褐色的方斑。
栖息环境
多生活于潮间带中上区的岩石上、石缝中或石块下。
分布范围
芝麻螺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海域,见于红海,印度洋的莫桑比克、肯雅、马达加斯加、坦桑尼亚、毛里求斯等国及阿拉伯半岛东部的海岸,查戈斯群岛、阿尔达布拉环礁、马斯克林群岛海盘及西太平洋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中国(福建、广东、西沙群岛、台湾),在巴基斯坦海岸的Sonmiani Bay(Miani hor)亦有见过本物种的踪影。
用途
芝麻螺属于舟山市的特色小吃。吃芝麻螺可以两手并用,用牙签剔出螺肉。或者用筷子把芝麻螺夹入口中,咬住螺壳,先在尾巴一面吸一下,再在嘴里调转方向,从螺口用力一吸,螺肉就在口中了。芝麻螺壳晒干,可入药,味咸、性寒,归肝、肾经,可平肝潜阳、益肝补肾。珍珠层厚,可制作纽扣或贝雕工艺品,经济价值较大。
参考资料
芝麻螺.台湾贝类资料库.2024-08-06
晨读 | 芝麻螺.今日头条.2024-03-25
芝麻螺.买购网.2024-08-06
123美食网.www.haochi123.com.2011-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