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又译“客纳罕”),是巴勒斯坦及其毗邻腓尼基一带的古称,主要出现在《圣经》中,在书中迦南是神赐给亚伯拉罕和他的后裔的“应许之地”,此地物产比较丰富,出产小麦、大麦、红枣、柑橘、石榴等,被誉为“流奶与蜜之地”。

迦南位于地中海东岸,阿拉伯半岛西部,大致是东经34°34′—36°,北纬31°30′—33°30′之间的区域,东邻约旦,西部临海,南接埃及,北邻黎巴嫩、叙利亚。迦南地域狭小,约一万平方千米。迦南地区气候干燥,水资源较为匮乏。

迦南地区的交通网络极为发达,纵贯西部海岸有一条国际性的商道沟通南北交通,在约旦河东还有一条纵横南北的陆路商道,在这两条主干道间还有许多并行交错的道路互相交通连接,迦南也因此成为商贸活动的重要枢纽。

位置

迦南出现在大约公元前 15 世纪的楔形文字、埃及和腓尼基文字以及旧约中。在这些资料中,“迦南”有时指包括整个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的地区,有时仅指约旦河以西的土地,有时仅指从阿卡(ʿAkko)向北的一条沿海土地。公元前 2 世纪后期开始,或者更早,以色列人占领并征服了巴勒斯坦或迦南。《圣经》通过将迦南与应许之地雅威应许给以色列人的土地)等同起来来证明这种占领是正当的。

一般指西起地中海沿岸平原,东至约旦河谷,南至内格夫,北至加利利地区的一片区域。包括今日以色列、约旦及埃及北部的一部分。按旧约全书,这里被认为属于“应许之地”,是一块“流着奶和蜜”的土地。

圣经中“迦南地”这个称呼包括的范围要更广一些,指巴勒斯坦地区与北部的黎巴嫩和叙利亚西南部这三处的总和。犹太人的祖先进入这里时叫它迦南(Canaan),后来腓力斯人进入地中海沿岸,控制了加沙到雅法的海岸线,把他们占领的地方叫做“巴勒斯坦”,意为“腓力斯人之地”,后为希腊史学家沿用之。亚伯拉罕受上帝之命西迁到迦南(Canaan)。

历史概述

石器时代

人类在迦南沿海的居住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和中石器时代,发掘表明,公元前8年,耶利哥遗址已经存在一个定居的社区和一种农业生活方式。固定城镇和村庄的更广泛定居似乎直到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000-约7000年)才发生。接下来的时期被称为石器时代(约公元前4000-约4000年),其特点是使用陶器和铜以及未切割的石头房屋,墙壁为泥砖。

青铜时期

新石器时代的人口由闪米特人继承,青铜时代早期时期人口学会了金属的使用,并开始埋葬死者而不是huo'shao。

青铜时代中期(约公元前2000年-约公元前1550年),从东北渗透迦南的闪米特亚摩利人在此期间成为主要人口。其他入侵者包括埃及人和希克索斯人,他们似乎是从巴勒斯坦北部迁移到那里的。胡里安人(旧约中的何利人)也从北方来到迦南。同时,活人祭祀的习俗依旧存在,在塔纳赫和米吉多的住所的墙上存在一些活人祭祀的证据。

巴比伦省

迦南曾一度成为巴比伦帝国的一部分。在迪亚尔贝基尔附近发现的铭文中,康穆拉比唯一的头衔是“亚摩利人之地的王”。巴比伦语成为迦南的官方、文学和商业语言,并在那里建立了教授楔形文字的学校。巴比伦文化成为迦南文化,甚至迦南的宗教神学也来自巴比伦尼亚。著名的康穆拉比法典在迦南和帝国其他地区开始执行。

希克索斯人

巴比伦的亚摩利王朝被赫梯入侵推翻,巴比伦在迦南的权威时代结束。尽管巴比伦文化的影响仍然没有减弱。在北方,赫梯人占主导地位;在南方,自第十二王朝时代以来,埃及的影响力一直很强大,希克索斯人希望征服埃及将巴勒斯坦三角洲统一起来。

埃及占领

第十八王朝的古埃及历代法老驱逐了希克索斯人,希克索斯人被推到北方,埃及征服了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在大约200年的时间里,迦南是埃及的一个省。

以色列人入侵

随着埃及在第十九王朝统治下的权力恢复,塞提一世再次进军迦南,并再次将其降服。尽管遭到赫梯人的袭击,约旦河两岸的国家承认塞提和他的儿子拉美西斯二世的统治。随着拉美西斯二世的去世,埃及在巴勒斯坦的统治终于结束了。非利士人将埃及驻军赶出,他们控制着穿越迦南的军事道路的城市,但是与赫梯人的长期战争使内陆城镇筋疲力尽,因此他们对不久之后袭击他们的以色列人进行了微弱的抵抗。然而,埃及人从未放弃他们占领迦南的主张,当非利士人的权势被以色列人推翻时,埃及再次向北进军并占领了格撒。与此同时,这个地区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以色列人的地盘。在以色列人入侵的早期,迦南城镇被摧毁,人民被屠杀。

民族

居住在这里的居民,主要是西闪米特人,也被称为“迦南人”。迦南人在创世记中被确定为迦南的后裔,迦南是含的儿子,诺亚的孙子。

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迁入并依靠伊斯兰教同化当地居民,形成了巴勒斯坦人。从公元7世纪到21世纪,迦南(即巴勒斯坦)一直由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作为主体民族居住。

语言

迦南人的语言也许最好被描述为希伯来语的一种古老形式,与旧约的希伯来语的关系大致相同。据资料显示,迦南人也是最早使用字母表的人。在Lachish遗址的青铜时代晚期地层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一种文字形式,大多数学者认为它是腓尼基语的基础,因此是希腊语和拉丁字母的母体。他们还发现乌加里特正在使用一种奇怪的楔形文字字母。与这些发现不同的是,美索不达米亚的传统音节楔形文字经常被使用。

文化

迦南历史和文化的现代知识主要来自考古发掘和文学资料。在20世纪的发掘工作出土了许多重要的迦南城市的遗迹,包括贝特谢安,盖泽尔,哈佐尔,耶利哥,耶路撒冷王国,拉基什,米吉多和示剑等等。

该地区历史最重要的文学来源是旧约;在叙利亚北海岸的古代乌加里特遗址发现的拉斯沙姆拉文本;以及《阿玛纳书信》(Amarna Letters)。

宗教

迦南人的宗教主要继承自美索不达米亚早期的伟大文明。然而,由于缺乏来自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等强大河流的丰富灌溉水供应,迦南宗教特别关注雨水作为土地肥沃和生命的关键因素。

迦南宗教的主神是埃尔,他统治着众神的集会。虽然从表面上讲,埃尔是至高无上的神,但在崇拜和祭祀方面并不是最重要的神。他的一个儿子巴力/哈达德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神,是雨、风暴和生育之神。以色列神雅威最初也可以被认为是萨舒/迦南神,在早期的诗篇中,他与艾尔和巴力有许多共同的特征。埃尔的配偶阿什拉是母亲女神,也与生育有关。另一个女性神,阿斯塔特或阿什托雷斯,可以看作美索不达米亚女神伊什塔尔的迦南版本。与此同时,巴力的妹妹阿娜特是贞洁的战争女神,类似于后来的希腊戴安娜。

典故

迦南,作为以色列人(犹太人)的圣地,在《旧约圣经》中被称为“流着奶和蜜”的地方,最初是亚伯拉罕带领着信徒追寻的地方。

圣经中描述了希伯来人(犹太人)在埃及遭受奴役和虐待,犹太人古代领袖摩西(moses)带领他们来到迦南开始全新的自由生活这一过程。迦南原来的居民称这批从西边越河过来的人为“希伯来”,意即“越河者”。

摩西的父母是以色列人,但他却由埃及王室抚养长大。摩西成人后,某日杀死一个正在虐待以色列奴隶的监工。之后摩西被迫出逃,在此过程中他得到神启。因而,摩西返回埃及,率领以色列人离开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约前1304~前1237)派出军队欲追回以色列人。到了埃及东部,摩西借助神力分开红海,以色列人得以安然横越红海。之后红海又恢复原状,随后追来的埃及军队于是惨遭灭顶。

参考资料

Canaan.大英百科全书.2023-10-14

Canaan.BibleHub.2023-10-14

Canaan.New World Encyclopedia.2023-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