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东林党成员。

人物简介

豫章社,万历年间,江西省左布政使李长庚,曾邀江西的才人文士,首创豫章社。

艾南英为首的豫章社,包括章世纯陈际泰罗万藻以及南昌市万时华、新建的陈宏绪、樟树市杨廷麟瑞金市杨以任等组成,跟陈子龙张溥金圣叹夏允彝等人的“复社”,“几社”就文坛文风等问题展开论争。

主要经历

豫章社大力排抵王世贞李攀龙等为代表的前后七子及其崇拜者“文必秦汉”的拟古说,反对以钟惺谭元春为首的“竞陵派”因袭六朝俪彩、追求硬瘦艰涩、幽深孤峭的玄风,赞同钱谦益对时文的见解。认为为文要表现“时”与“境”,要讲“义法”、“神气”、“雅洁”。他们精心挑选秦汉到元代的名家名作,汇编成《历代诗文集》;选辑明代诸家文章,编为《皇明古文定》;搜集“生吞活剥”、“钩章棘句”、“生硬套用”、“溢美饰非”及“游戏”之文,编成《文剿》、《文妖》、《文腐》《文冤》、《文戏》五书,从正、反两方面提供给学文者参考。\u003cbr\u003e “明之末年,中原云扰,而江以南文社乃极盛。其最着者:艾南英倡豫章社,衍归有光等之说而畅其流”(见于《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他们反对前、后“七子”,推崇“唐宋派”归有光。\u003cbr\u003e  豫章社中有陈、艾、章、罗四大家之说,他们还致力于八股文的写作,与继起金坛区周钟、太仓张溥之"金沙派"、"娄东派",相互争夺海内制义范式的领导权。\u003cbr\u003e豫章社领袖艾南英简介:\u003cbr\u003e 艾南英(1583~1646),字千子,号天佣子。临川段溪艾家村(今东乡族自治县岗上积乡艾家村)人。明末散文家和文学批评家。\u003cbr\u003e 艾南英出身官宦之家,其父艾夏臣,官至兵部主事。他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7岁时作《竹林七贤论》。长大后为诸生,好学不倦,无书不读,又曾受教于古文名家、戏剧大师汤显祖,其文学才华更日益显现。\u003cbr\u003e万历末年,科举八股文陈腐不堪,没有思想内容。艾南英对此深恶痛绝,遵依北宋古文精神,推崇司马光欧阳修,与章世纯罗万藻陈际泰一起,以振兴文学为己任,四人合作将所作文章刻印行于世,使士子耳目一新,“世人然归之”,并称为“临川四才子。

天启四年(1624),南英才乡试中举。但因主考官丁乾学和郝士膏,在命题中有伤害阉党魏忠贤之嫌,艾南英在答卷中也有讥讽魏党之语。魏忠贤大怒,削去主考的官籍,南英也被处停考三科(约三年为一科)。

崇祯十七年(1644),清军先后攻占两京(北京、南京市),艾南英应罗川王之邀,共同起兵抗击清军,并以车战获胜于金溪山谷中。后江西省全境为清军所克,艾南英听说明朱聿鐭聿键在福州市即帝位(1645),即赴福建省进见唐王,呈《十可忧》疏,被授予兵部主事,不久拜为御史。翌年(1646)八月,卒于延平区。\u003cbr\u003e      他平生用心研究历史学,曾撰写《古今全史》一千余卷,刚写完即遭兵火,其他著述也散失尽,只存有《禹贡图注》一卷见于《四库全书》;另有《天佣子集》10卷传于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