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白,药物名,为禾本科植物菰的嫩茎秆被菰黑粉菌(Yenia esculenta)刺激而形成的纺锤形肥大部分。菰生于池沼水中。其在中国南北均有分布。

茭白的肉质茎呈纺锤形,长16~20厘米,横径2~3厘米。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茭白味甘,性寒。归肝、脾、肺经。具有解热毒,除烦渴,利二便的功效。主治烦热,消渴,二便不通,黄疸,痢疾热淋,目赤,乳汁不下,疮疡。内服:煎汤,30-60g。

茭白鲜品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粗纤维、钙、磷、铁、硫胺素、维生素B2、尼克酸、维生素c等。其风险禁忌为滑中,不可多食。脾虚泄泻者慎服。不宜与蜂蜜同食。

来源

药物来源

禾本科菰的嫩茎秆被菰黑粉菌(Yenia esculenta)刺激而形成的纺锤形肥大部分。

采收加工

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性状

肉质茎呈纺锤形,长16~20厘米,横径2~3厘米。

功能药性

性味归经

味甘,性寒。归肝、脾、肺经。

功效主治

解热毒,除烦渴,利二便。主治烦热,消渴,二便不通,黄疸,痢疾热淋,目赤,乳汁不下,疮疡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

应用

临床应用

1.治烦热口渴:茭白20g、水煎代茶饮

2.治水肿、小便不利:茭白、水灯芯各20g,水煎服。

3.治心悸病:茭白20g,贯众10g,水煎服。

4.治黄疸;茭白20g,水葵花茎叶20g、水煎服。

5.治产后缺乳:茭白、阳雀花根各20g,炖猪蹄吃。

药膳应用

常与旱莲草、通草等配合使用。

1.便秘,心胸烦热,高血压病:茭白100g,洗净切片,芹菜50g去叶及须根,洗净拍扁切段,水300ml,煮熟,下精盐、味精,淋机制香油每日服1剂,连服3~5日。乘温食菜喝汤(《中国食疗本草新编》)。

2.黄疸,高血压病,小便不利,大便秘结:茭白200g,洗净切丝。鸡蛋4只打入碗中,加精盐、味精少许搅拌均匀。炒锅下油15ml,置旺火上,烧至八成热,倒入茭白丝炒匀后,放盐和水少许,继续翻炒至熟。原锅下余油,烧热,倒入打好的鸡蛋液,慢慢翻炒,待蛋液即将凝固成形时,将熟茭白丝倒入,使蛋液裹住茭白丝,翻炒至蛋液熟透。单食或佐餐(《中国食疗本草新编》)。

3.催乳:茭白15~30g,木通9g,猪蹄煮食(《湖南药物志》)。

方剂举例

1.治温病狂热,神志昏闷,烦渴引饮:菰筍、水芦根各一两,忍冬淡竹叶、阶前草根各三钱,金钱蒲根、水灯心各一钱五分。水煎服。(《草药新纂》引《文堂集验方》)

2.治便秘,心胸烦热,高血压:鲜茭白60g,欧芹30g。水煎服。(《食物与治病》)

3.催乳:茭白15~30g,通草9g。猪脚煮食。(《湖南药物志》)

4.治虚劳咳嗽,吐血,肺痿肺痈吐脓血垂危者:茭白细根约三四两捣碎,陈酒煮绞汁,每日服一二次。(《解溪单方选》)

5.治小儿风疮久不瘥:烧菰蒋节,末以敷上。(《子母秘录》)

6.治酒皶鼻:生茭白捣烂,每晚敷患部,次日洗去;另取生茭白30~60g,煮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7.治小儿赤游丹:茭白烧存性,研细末,撒布患部,或以麻油调涂。(《食物中药与便方》)

风险禁忌

滑中,不可多食。脾虚泄泻者慎服。不宜与蜂蜜同食。

相关论述

1.《食疗本草》:“寒。”

2.《本草拾遗》:“味甘,无毒。”

3.《日华子》:“微毒。”

4.《日用本草》:“甘,寒。”

5.《本草汇言》:“味甘、淡,气冷,性滑。”

6.《医林纂要·药性》:“甘、淡,寒。”

7.《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经。”

8.《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经。”

9.《全国中草药汇编》:“甘,凉。”

10.《食疗本草》:“利五脏邪气,酒皶面赤,白癞,疬疡,目赤、热毒风气,卒胸痹心痛,可盐、醋煮食之。”

11.《本草拾遗》:“去烦热,止渴,除目黄,利大小便,止热痢,解酒毒。”

12.《日用本草》:“治肠胃积热。”

13.《本草汇言》:“润大肠,疏结热。”

14.《随息居饮食谱》:“清湿热。止烦渴、热淋。”

15.《食物考》:“消胀。”

16.《河北中草药》:“清热,解毒,除烦,止渴,并有调经、通乳作用。”

17.《食疗本草》:“滑中,不可多食。”“性滑,发冷气,伤阳道,令下焦冷滑。”“杂蜜食之,发痼疾。”

18.《本草汇言》:“脾胃虚冷、作泻之人勿食。”

19.《随息居饮食谱》:“精滑、便泻者勿食。”

化学成分

鲜品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粗纤维、钙、磷、铁、硫胺素、维生素B2、尼克酸、维生素c等。

基本信息

形态特征

菰是多年生水生草本,常有根状茎。秆直立,高90~180cm。叶鞘肥厚,长于节间,基部者常有横脉纹;叶舌膜质,略成三角形,长达15mm;叶片扁平而宽广,表面粗糙,背面较光滑,长30~100cm,宽10~20mm。复总状花序大型,长30~60cm,分枝多簇生,开花时上举,结果时开展;雄小穗长10~15mm,两侧多少压扁,常带紫色,常着生于花序下部开展或上升的分枝上,脱节于小穗柄上,惟其柄较细弱;颖退化不见;外稃先端渐尖或有短尖头,并有5脉,厚纸质;花药6~9mm;雌小穗长15~25mm,外稃有芒长15~30mm,内稃与外稃同质,常均有3脉,为外稃所紧抱;雄花中有6枚发育雄蕊颖果圆柱形,长约10mm。

物种分布

菰在中国南北均有分布。

生活习性

菰生于池沼水中。其适应性强、温暖、寒冷的气候均能生长。宜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的水田栽种。其花果期为秋季。

参考资料

茭白.中国大白科全书.2025-07-24

.中国自然标本馆.2025-07-24

茭白.inaturalist.2025-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