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益新,男,1937年9月出生,汉族,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川剧代表性传承人

人物经历

魏益新幼年幸得父母口传心授,严格教授表演技艺,练就了坚实的川剧基本功;在十岁前后已能登台演出,由此更加酷爱川剧表演而自觉努力学习;长期随父亲睡戏台子,为了方便练功,做到夏练三伏、冬练三九,14岁即能演出文武生主角。在贵阳市川剧团每天演出两场,春节、端午等传统节庆期间每天三场的长期舞台实践中,又得父母点拨,加上舞台经验的积累,极大地提高和丰富了表演技艺,更加熟练掌握魏派艺术的真谛;1959年任贵阳川剧团团长后更是团里得力的当家小生,一身表演艺术得以逐步完美。在舞台上演出文戏如《店房责侄》《情探》《放裴》《堂会三拉》等,武戏如《周瑜打黄盖》《越王回国》《林冲夜奔》《单刀赴会》等大小百余出戏中,均能完美表现魏派艺术的风格,并将魏派艺术发扬得淋漓尽致。

主要成就

1、1998年,教授张家芳魏派剧目《夜归》《周瑜打黄盖》,参加四川省中青年演员大赛,荣获一等奖,本人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2、2010年,教授肖德美陈巧茹《情探》,四川广播电视台录制;

3、四川省外教授学生有:

贵阳市川剧团邹新亚、段明章、卜小贵等;

遵义市川剧团张青;

4、四川省教授的学生有:

四川省川剧院张家芳、何洪庆、刘毅;

四川省川剧学校肖德美、郑胜利、补强、赵文学、孙文华、黄韵、张清华;

成都市川剧院熊剑、王超、文冬;

自贡市川剧团郑宏、陈星卫、魏昭龙;

绵阳市川剧团张君祥;

达州市川剧团赵平、尚可忠、徐孝林

重庆市川剧院张建平;泸州市川剧团余开元、杨军。

(所有学生所授剧目均已正式演出过)

获得荣誉

从艺以来,始终为继承、发扬、创新魏派艺术,传授魏派艺术为宗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出贡献。作为魏派艺术的传人,在舞台上尽显魏派艺术魅力和风采,得到广大观众和同道们的喜爱及普遍嘉奖。

1956年,在贵州省青年演员汇演中,饰演《情探》中王魁和《放裴》中的裴生,荣获表演一等奖

1959年,在贵州省全省汇演中,饰演《红梅阁》中的裴生,荣获优秀表演艺术一等奖,同年被任命为贵阳市川剧团团长;

1981年,在贵州省部分名演员示范演出中,饰演《店房责侄》中的王永成,荣获示范演出一等奖。《贵州日报》发表卢鸿沐撰文《喜看魏派有传人——记魏益新在贵阳演出〈店房责侄〉》,载《川剧艺术》1984年第4期;

1997年,在四川省川剧学校给全校师生作示范演出《店房责侄》,受到师生的好评。席小元撰文《魏益新与川剧魏派名剧〈店房责侄〉》,载《四川戏剧》1997年第3期,《戏剧·戏曲研究》1997年第7期;

1995年,在四川省川剧学校给全校师生作示范演出武生戏《越王回国》,受到全校师生的好评。席小元撰文《川剧小生“魏派”传人魏益新》,载《四川戏剧》1996年第1期;

1998年,在四川省川剧学校示范演出《单刀赴会》,得到观众和同仁们的一致好评。席小元同志《忠义耀古今,单刀盖世功——欣赏魏派名剧〈临江宴〉》”,载《四川戏剧》1999年第2期。

参加活动

演出

一、重大纪念活动被邀请演出的有:

1、纪念阳友鹤舞台生涯60周年演出《堂会三拉》《放裴》;

2、纪念毛主席诞辰100周年,与许倩云合演《评雪辨踪》;

3、纪念四川省川剧学校建校40周年,与许倩云合演《堂会三拉》;

4、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与许倩云合演《桂枝写状》;

二、为学生及青年教师作示范演出,如《越王回国》《单刀会》《十美图》等。

讲座

1、1956年:为贵州师范大学讲演《川剧小生表演艺术》;

2、1978年:应沙梅邀请,到上海市给苏昆剧团作演讲,介绍川剧魏派小生的表演艺术,一面讲一面做示范,包括手、眼、身、发、步的演示,受到极大的欢迎;

3、1985年:在川校任教后,曾多次到四川大学艺术系做讲演,并带青年教师张家芳、蒋万海、卜强等作示范动作;

4、1987年:在达州市川剧团示范演出《白马坡》;

5、2009年:担任四川省第一期川剧传习班教师,教授魏派名剧《夜归》《周瑜打黄盖》两折戏,为学生作“川剧表演基础”专题讲座;

6、2010年:受北海市兰花剧社邀请,赴北海参加魏派艺术展演,演出魏派名剧《堂会三拉》《情探》。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