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无公害饲养综合技术》是2003年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黄瑞华。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包括概述、无公害养猪生产投资与猪场经营指南、无公害

养猪生产的猪场建设与环境保障、猪种选育与合理利用、猪的生物学特性 和行为习性、无公害生产与原粮选购和日粮配制、无公害养猪与科学饲养管理、猪的繁殖技术、猪群疫病的防制、活猪运输及猪肉制品的加工 与质量控制等。以供从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专业户及具体生产人员使用。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概述

一 我国养猪业发展的阶段性变化及主导因素

(一) 1949—1978年,曲折发展阶段

(二) 1979—1995年,快速发展阶段

(三) 1996年至目前,稳步提高阶段

二 我国养猪业的产业地位和特点

(一)生猪生产是中国畜牧业的主体,中国养猪业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二)农区养猪业是中国养猪业的主体,南北非传统主产区的自给水平不断提高

(三)猪种资源丰富,技术更新步伐加快

三 我国生猪生产与国际比较的主要差距

(一)生产水平相对较低

(二)生产方式相对落后

(三)猪肉产品的外向化程度不高

(四)管理手段有待提高

四 加入WTO后,中国养猪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从长远看,国际市场空间增大,养猪业面临发展机遇

(二)从近期看,国际竞争国内化趋势明显,我国养猪业面临严峻挑战

(三)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研究入世后养猪业的发展对策

五 生猪无公害生产是今后养猪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无公害生产提出的时代背景

(二)生猪无公害生产的政策准备

(三)生猪无公害生产的实践探索

(四)无公害猪肉生产的关键环节

第二章 无公害养猪生产投资与猪场经营指南

一 投资决策与规划

(一)适度规模原则与种养平衡的基本思路

(二)投资目的及市场定位分析

(三)合适场地的选择与规划布局

(四)投资经费概算及经费筹措

二 生态平衡对生猪无公害饲养的重要意义

(一)生态养猪业的概念

(二)生态养猪业的目标

(三)生态养猪业的组成

(四)生态养猪业的特征

(五)生态养猪的意义

三 养猪经济效益分析

(一)养母猪的经济效益及其提高措施

(二)养肉猪的经济效益及其提高措施

(三)养猪经济盈亏风险及其抵御

四 规模养猪的经营方式

(一)专业户养猪生产经营

(二) “公司+农户”养猪生产经营

(三)国有、集体养猪场

(四)中外合资养猪场

五 无公害规模化猪场的经营管理

(一)规模化养猪的经营管理

(二)管理的内容和程序

(三)猪只管理的新技术

计算机在猪场管理中的应用

(一)计算机应用的范围

(二)目前有关集约化猪场管理软件介绍

(三)使用计算机软件管理档案应注意的问题

第三章 无公害养猪生产的猪场建设与环境保障

一 环境控制与猪肉无公害化生产

二 生猪无公害饲养对猪场选址的要求

(一)地形地势

(二)上质

(三)水源和水质

(四)周围环境

三 生猪生产工艺流程

(一)两阶段肥育法的工艺流程

(二)三阶段肥育法的工艺流程

(三)四阶段肥育法的工艺流程

四 生猪无公害饲养对猪场规划布局的要求

(一)猪场的分区规划与布局

(二)猪舍的布局及要求

五 生猪无公害饲养对猪舍的建筑设计的要求

(一)猪舍类型的选择

(二)猪舍基本结构

(三)不同猪舍的要求及内部布置

六 生猪无公害饲养对猪场设备的要求

(一)猪栏(床)

(二)漏缝地板

(三)供水、饲槽设备

(四)粪便处理系统

(五)供热保温设备

(六)通风降温设备

(七)清洁消毒设备

第四章 猪种选育与合理利用

一 猪品种资源

(一)地方猪种

(二)引入猪种

(三)培育品种和专门化品系

二 猪品种选育

(一)猪的重要经济性状

(二)种猪选择

(三)猪的选配

(四)品系繁育

三 猪的杂种优势利用

(一)杂种优势的估计

(二)配合力测定与杂交组合的选择

(三)影响杂种优势的因素

(四)经济杂交方式

(五)杂交繁育体系

(六)优良杂交组合介绍

第五章 猪的生物学特性和行为习性

一 猪的生物学特性

(一)世代间隔短、繁殖力高

(二)生长周期短、生产周转快

(三)食性杂、饲料转化率高

(四)听觉和嗅觉灵敏,视觉不发达

(五)大猪怕热,小猪怕冷

(六)适应性强、分布广

二 猪的主要行为习性

(一)群居行为

(二) “三角定位”的生活方式

(三)排泄行为

(四)采食行为

(五)性行为

(六)母性行为

(七)探究行为

(八)活动与睡眠

(九)异常行为

第六章 无公害生产与原粮选购和日粮配制

一 饲料原粮的选购指南

(一)饲料原粮分类

(二)选购指南

(三)饲料的安全问题

二 各类猪的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

(一)猪的营养需要

(二)猪的饲养标准

三 配合饲料与养猪生产效率

(一)配合饲料

(二)猪生产效率

四 饲料资源的合理利用

(一)推广使用全价饲料

(二)推广应用生物技术

(三)加强营养学的基础研究、合理配制日粮、提高饲粮的利用率

(四)改进饲料加工工艺,提高饲料利用率

五 饲料的供应与猪肉的无公害生产

(一)饲料原料的安全

(二)药物添加剂和违禁药品的非法使用

(三)微生物对饲料的污染

(四)矿物质的超量添加

(五)饲料加工、运输、储存过程中的污染

(六)营养不均衡、配比不合理的饲料利用效率低

第七章 无公害养猪与科学饲养管理

一 猪群分类与转群

(一)猪群分类

(二)转群

二 猪无公害饲养管理的一般要求

(一)规模养猪要点

(二)日常规范化管理制度

三 各类猪无公害饲养管理要点

(一)种公猪饲养管理的操作要点

(二)种母猪饲养管理的操作要点

(三)哺乳仔猪饲养管理的操作要点

(四)断奶仔猪饲养管理的操作要点

(五)生长育肥猪饲养管理的操作要点

四 各类猪常发特殊征候的克服

第八章 猪的繁殖技术

一 公猪的繁殖生理

(一)公猪的生殖器官及机能

(二)公猪的性行为

(三)公猪的性成熟、初配适龄和繁殖停止年龄

二 母猪的繁殖生理

(一)母猪的生殖器官及机能

(二)母猪的初情期、性成熟和初配适龄

(三)母猪发情周期特点

(四)母猪的发情鉴定

(五)母猪的受精

(六)母猪的妊娠

(七)母猪的分娩

三 猪的人工授精

(一)人工授精的优越性

(二)人工授精的操作过程

四 提高猪场繁殖力的措施

(一)选择优秀的公、母猪作种猪

(二)科学的饲养管理保证种公猪的精液品质

(三)加强管理,提高母猪的繁殖力

(四)合理使用繁殖技术

(五)做好繁殖组织和管理工作

第九章 生猪无公害生产中猪群疫病的防制

一 防疫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

二 预防猪疫病的措施

(一)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的抗病力

(二)定期进行预防性消毒

(三)正确进行预防接种

(四)药物预防

三 猪疫病诊断技术

四 猪群常见疫病

(一)甲型H1N1流感病毒

(二)猪瘟

(三)猪细小病毒感染

(四)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

(五)猪流行性腹泻

(六)伪狂犬病

(七)口蹄疫

(八)猪水疱病

(九)猪传染性胃肠炎

(十)猪圆环病毒感染

(十一)流行性乙型脑炎

(十二)猪链球菌

(十三)猪丹毒

(十四)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

(十五)猪梭菌性肠炎

(十六)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十七)猪大肠杆菌病

(十八)猪气喘病

(十九)猪附红细胞体

(二十)猪布鲁氏菌病

(二十一)猪沙门氏菌属

(二十二)猪肺疫

(二十三)猪痢疾

第十章 活猪运输及猪肉制品的加工与质量控制

一 生猪的运输与应激综合征

(一)运输前的准备工作和健康检查

(二)火车运输

(三)汽车运输

(四)应激综合征

(五)运输途中病死猪的处理

二 宰前管理与肉品质量

(一)宰前休息

(二)停食饮水

(三)善待活猪减少外伤

三 猪屠宰加工工艺与肉品质量

(一)淋浴

(二)致昏

(三)刺杀放血

(四)浸烫脱毛

(五)剥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