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链球菌(拉丁学名:链球菌 suis),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球菌,属于链球菌科链球菌属,具有需氧兼性厌氧特点。猪链球菌病是由几个血清群链球菌所引起的疾病的总称,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成年猪和幼猪都可在鼻子、扁桃体和鼻咽中携带猪链球菌。

猪链球菌的形状以圆形或者卵圆形为主,呈单个、成对排列,有时也可见呈链状排列。猪链球菌长短不一,没有鞭毛,不能自主运动。猪链球菌共有29个血清型,其中致病血清型为1~9。其中猪链球菌2血清型毒力最强,在猪养殖生产中也比较常见。在自然感染条件下,猪链球菌主要感染各种年龄、品种、性别的猪,相较于成年猪,仔猪更具有易感性。猪链球菌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在60℃水中可以存活10min,在粪污中可以存活3个月,在0~4℃环境中可以存活5个月。在空气中的猪链球菌,最长可以存活54d。但普通的消毒剂可以有效杀死猪链球菌,比如1%的苯扎溴铵、2%的苯酚等消毒剂,都可以有效灭杀猪链球菌。

成年猪和幼猪都可以在鼻子、扁桃体和鼻咽中携带猪链球菌。该病也可在猪的生殖器官和消化道中定居。猪感染后常见的疾病为脑膜炎败血症关节炎肺炎。猪链球菌可引起人的脑膜炎败血症。2023年1月至9月,泰国发现猪链球菌感染病例436例,其中死亡9例。2025年5月,泰国公共卫生部就猪链球菌感染相关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发出公共卫生警报,已有14个确诊病例,其中有2例死亡。

病原学

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的细菌种类繁多,较重要的有A、B、C、D、E等血清群。其中C群链球菌可引起猪的急性败血症,而E群链球菌则可致猪颈部淋巴结脓肿。细菌的态为圆形或卵圆形的球状菌,呈链状排列,长短不一,短的仅数菌相连,长的呈串珠状排列。该菌无鞭毛,不产生芽孢,但可形成荚膜,革兰氏染色一般为阳性。

该菌抵抗力较强,可耐干燥数周,但对高热抵抗力不强,75℃30min或煮沸立即死亡。常用消毒药如5%苯酚、0.1%氯化汞、2%甲醛水溶液均能在10min内杀死。

传播机制

传染源

链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球菌,属于链球菌科链球菌属,具有需氧兼性厌氧特点,适宜培养温度条件为37℃,培养pH条件是7.4~7.6。猪链球菌对培养营养物质条件要求较高,可以在加入血液、血清等营养因子的血平板培养基中生长,形成的猪链球菌菌落呈半透明状,颜色是灰白色,中央略微凸起,较为湿润,形状为圆形。在菌落周围,还会有溶血性贫血环存在。在血平板培养基加入的血清不同,形成的溶血环也有所差异。比如加绵羊血清,会形成α溶血环,加入马血清,会形成β溶血环。猪链球菌的形状以圆形或者卵圆形为主,呈单个、成对排列,有时也可见呈链状排列。猪链球菌长短不一,没有鞭毛,不能自主运动。猪链球菌共有29个血清型,其中致病血清型为1~9。其中猪链球菌2血清型毒力最强,在猪养殖生产中也比较常见。在自然感染条件下,猪链球菌主要感染各种年龄、品种、性别的猪,相较于成年猪,仔猪更具有易感性。猪链球菌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在60℃水中可以存活10min,在粪污中可以存活3个月,在0~4℃环境中可以存活5个月。在空气中的猪链球菌,最长可以存活54d。但普通的消毒剂可以有效杀死猪链球菌,比如1%的苯扎溴铵、2%的苯酚等消毒剂,都可以有效灭杀猪链球菌。

传播途径

猪链球菌2型感染病例的感染来源为猪,国外也有野猪的报道。人在接触病死猪时,致病菌经破损皮肤等侵入人体,在几小时至几天内发病。猪链球菌引起的链球菌感染综合征虽为感染性疾病,但尚未发现人传人的现象。

感染机制

病原菌将扁桃体作为入口,然后进入单核白细胞,通过脉络丛进入脑脊液(CSF)。受感染的巨噬细胞刺激细胞因子的产生被认为会导致炎症从血液渗透到脑脊液。脑脊液中细胞的增加阻断了液体流出部位,增加了颅内压,并可能损害神经元,导致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征象。

病理变化

颌下淋巴结脓肿这种病型除可见局部病变外,很少见到其他病变。而急性败血型主要剖检变化为败血病变和浆膜炎,天然孔流出血液或带红色泡沫,颈、腹、四肢下部皮肤有紫斑或出血块。全身淋巴结出血,黏膜与浆膜有片状或小点出血,脑血管充血或出血。经过缓慢的,浆膜腔内液体混浊,含有纤维蛋白性渗出物,呈黄色,类似蛋花样。胸膜和腹膜等处常有纤维素沉着,甚至发生粘连。发炎关节的关节囊滑膜面充血、粗糙、滑液混浊,并混有黄白色乳酪样块状物。关节周围皮下呈黄色胶样水肿。严重者,周围肌肉组织化脓坏死。

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最明显的是无先兆症状的死亡和以早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的脑膜炎,包括不协调、不能站立、划水、中毒、抽搐和眼球震颤败血症关节炎肺炎也与猪链球菌感染有关。

1.败血型:主要致病原多为猪链球菌II型,怀孕母猪和架子猪多为体温升高(41~43℃)。病猪临床症状表现为结膜发绀、呼吸困难、精神倦怠、流鼻带有粉红色泡沫液体,颈部、腹部、耳朵及四肢皮肤紫红状,有淤血块和出血斑。病程短且死亡率高达80%以上。

2.脑膜炎型:病程1~2d,主要致病原为C群和R群两种链球菌,多发生于1月龄左右的保育猪,以神经症状为主。病猪病初体温稍高和厌食,随后会表现转圈、空嚼、磨牙、仰卧,直至后躯麻痹等神经症状,最终死亡。

3.淋巴结脓肿型:病程一般为2~4周且病死率低。主要是E群的链球菌引起猪淋巴发炎化脓,表现为颌下、咽部和颈部等部位的淋巴结处隆起明显,触摸发硬且疼痛带热,影响猪的采食吞咽过程。

4.关节炎型:病程2~3周,哺乳仔猪及断奶仔猪表现关节跛行和肿胀,严重的导致关节软骨坏死而无法站立。

诊断检查

根据流行特点、典型症状及剖检变化,常可作出初步诊断。

为了确诊应进一步作细菌检查,可采取病猪或死猪的脓汁、血、脑、肝、脾等组织作抹片,染色,镜检,如发现呈链状排列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即可确诊。条件许可还可进行分离培养和动物试验。

该病应注意与猪瘟、猪丹毒和猪肺疫相区别。

干预治疗

1.消毒隔离工作:带菌猪立即淘汰,死猪无害化处理。接触过的用具和猪舍场地进行3%l甲酚皂溶液严格消毒。对来往的车辆和工作人员消毒。

2.消除引发疾病的隐患:猪舍注意卫生和通风情况,饲养密度不能过大,温度适宜,尤其是在处理好猪舍和饲槽等地方尖锐物,避免刺伤猪群,引发感染。

3.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由于该病血清型较多,针对不同血清型选择相对应的弱毒活疫苗,能够抵抗住链球菌的感染。

4.治疗原则:通过药敏试验选择对猪链球菌敏感的抗菌药物(苄青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要对症治疗。对于淋巴结脓肿型的可以局部按照外科手术处理脓肿,切开除脓,0.1%高锰酸钾液冲洗后,涂以碘酊消毒。对败血症型及脑膜脑炎型用青霉素、地塞米松和庆大霉素等联合使用,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预防免疫

1.控制猪链球菌感染的主要措施为控制生猪疫情,没有生猪疫情就没有人间感染。兽医学部门要建立、健全生猪疫情报告制度,对病、死猪进行调查和病原分离与鉴定。实行生猪集中屠宰制度,统一检疫,严禁屠宰病、死猪;同时加强上市猪肉的检疫与管理,禁售病、死猪肉。

2.加强屠夫、生肉销售人员的个人防护对于预防人感染此病也非常重要。经常接触猪和猪肉的人工作中应带保护性手套,同时使皮肤受伤降低到最低程度。在国外还建议凡是接触猪或生猪肉的企业不能雇用有脾切除手术史的人。

流行病学

成年猪和幼猪都可以在鼻子、扁桃体和鼻咽中携带猪链球菌。该病也可在猪的生殖器官和消化道中定居。疾病的暴发常常归因于将一种载体引入畜群。这些带菌者被认为是将细菌传染给敏感的幼猪的最重要来源。母猪通过呼吸道(口或鼻)感染了自己的后代,众所周知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相对高峰期是7~10月份,怀孕的母猪和出生或哺乳期间的仔猪最易感。移动、混合、伤口感染、接种、阉割、过度拥挤和通风不良等环境因素增加了感染风险,特别是在断奶猪中。猪链球菌引起的疾病通常发生在16周以下的猪身上,高峰在3~12周之间。猪群的发病率一般为30%左右,死亡率可达80%。猪链球菌可引起人的脑膜炎败血症,这些感染通常是由血清2型引起的,这可能是通过小伤口或食入的,经常接触猪或猪肉的个人似乎特别容易患上这种疾病。

2023年1月至9月,泰国发现猪链球菌感染病例436例,其中死亡9例。2025年5月,泰国公共卫生部就猪链球菌感染相关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发出公共卫生警报,已有14个确诊病例,其中有2例死亡。

参考资料

猪链球菌病到底是啥?.澎湃新闻.2025-07-28

Streptococcus suis.itis.2025-07-28

已有9人死亡!感染病例436例!这一国家紧急提醒,勿食用….光明网.2025-08-05

猪链球菌感染文献综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5-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