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汉岭村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四海镇,东临南湾村,西靠小吉祥村,南北两侧是大山。该村原为黑汉岭乡政府所在地,1997年并入四海镇。以花卉产业为主导,带动了村庄经济的发展。2019年12月31日,黑汉岭村入选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

地理环境

黑汉岭村隶属于延庆县四海镇,位于四海村东,延琉路边,东有南湾村册,西在小吉祥村,南北两边大山。原来是黑汉岭乡政府所在地,1997年原黑汉岭乡并入四海镇。以花卉产业带动村庄经济发展。

黑汉岭村位于延庆区东部山区,平均海拔700米,森林覆盖率达79.4%,年均降水500毫米左右,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昼夜温差大。经专家论证,的气候、土壤非常适宜山地花卉的生产,生产的花卉不仅质量好,而且花期长、病虫害少、色泽鲜艳,同时该镇野生花卉资源十分丰富,独特的自然条件为四海镇花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天然优势。四海镇立足镇域功能定位,把花卉产业列为全镇三大特色产业之一,经过几年的探索发展,其花卉产业已迅速发展到目前拥有种籽种苗园区、万寿菊园区、茶菊园区、玫瑰园区、宿根花卉及草盆花园区、百合观赏园区六大花卉产业园区。黑汉岭村主要种植玫瑰和万寿菊。建有花卉加工厂

经济发展

四海万寿菊

在四海镇花卉基地的春秋大棚内,花农正忙着给万寿菊育苗。据悉,通过科技手段,2012年该镇万寿菊育苗期比去年提前了半个月,预计花开时间也将有所提前,出花量将增加一到两茬。

记者在四海镇黑汉岭村看到,大棚内的土地被花农们分成了4垄,经过平整、放水和再平整之后,技术人员开始指导花农撒种、撒浮土、铺地膜。与往年不同的是,地膜和大棚之间架起了一个离地面50公分的小拱棚。据技术人员杨帆介绍:“大棚套小棚的做法可以缩短万寿菊的出苗期,地膜能为土地保湿保温。小拱棚起到加温的作用,可比大棚的温度提高5到6摄氏度。菊苗经过45天长到20公分左右,可以被移栽到大田,到万寿菊出花,采摘时也可以多出一到两茬花,每亩地就可以多收入500到1000元钱。”

据四海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在2011年花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该镇今年将继续做大做强六大花卉园区,提高花卉产量,使更多农民受益。今年,四海镇将新增花卉种植面积近500亩,使花卉种植总面积达到8700余亩。其中,万寿菊园区最大,种植面积3100亩,而且全部实现机械化种植,为打造大地景观效果打下基础。

四海花农田间比技能

2013年11月,延庆农广校与四海镇联合举办“阳光工程”杯玫瑰修剪世界技能大赛,四海镇45名花农在南湾村和黑汉岭村两个赛区展开了技能大比拼。

在黑汉岭赛区,选手们如同在创作一件艺术品,聚精会神地修剪着玫瑰枝条。“玫瑰剪枝要根据玫瑰自然株型和应用特点,结合生育特性、生长状况和季节特点进行整形修剪,这样,玫瑰才能外形美观,长得健壮,给大家带来好收益。”北京农职院教授石进朝一边打分一边给参赛选手讲解。

经过30分钟的现场比拼和5名北京农职院专家评委的认真测评,黑汉岭村高宽永和南湾村吴玉德获得一等奖。“没学玫瑰剪枝前,玫瑰长得枝条密集,不通风、不透光,采摘困难,跟专家学习后,不但解决了这些问题,我还掌握了一门手艺。”吴玉德手捧证书激动地说,“现在玫瑰产量增加了,品质提高了,我们的收入也增加了,今后我还要把这些技术教给更多花农,让大伙儿一起受益。”

延庆区四海镇从2005年开始发展玫瑰产业,由于花农缺乏管理技术,效益并不理想。2011年,农业部在全国农村实施“阳光工程”项目,以此为契机,延庆农广校邀请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石进朝教授对四海镇的花农进行玫瑰管理技术指导。经过3年学习,学员们初步掌握了玫瑰的管理技术要点,玫瑰产量提高了20%,并且品质好、易采收,效益明显。举办此次技能比赛,旨在进一步提高四海镇农民科学种植玫瑰的积极性和管理技术水平,为农民提供展示修剪技能的平台和相互学习的机会。

延庆区职教中心副主任、延庆农广校副校长高进兰说:“‘阳光工程’启动以来,县农广校作为实施单位,在全县范围内对农民进行了玫瑰剪枝、果树冬剪、蔬菜设施园艺等方面的培训,3年共培训学员近4000人次。农民通过学习,掌握了科学的农业管理技术,素质也得到很大提升,不仅成了当地的‘土专家’,也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了力量。”

主要农产品

花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