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延庆东部山区四海镇四海村早年叫“四合冶”,后来又叫“四海冶”。村名的来历在民间流传广泛。
历史沿革
元代二十二年(1285年),仁宗皇帝——爱育黎八力八达诞生在缙山县(今延庆区)香水园。他即位后在延祐三年(1316年)升山县为龙庆州。大兴土木,修塔盖庙建行宫。当时龙庆州有冶炼厂,铸铜炼铁。相传,那时龙庆州西红山,营门山,就有人采铁矿,四海地方建起了石灰窑,冶炼厂,这里山地平缓,水源充足,有四水合流,故得名“四合冶”。刘奭曾几次赏冶铁于此。到元代末年。冶炼规模扩大,人数不断增加,这些人大都外迁而来,有位来自南方的风水先生说:“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四合冶’改为‘四海冶’吧。”从此之后“四海冶”的名字就叫开了。
到了明代,为防止北方鞑旦入侵,龙庆州南山修建延庆八达岭,沿长城西从岔道羊头山至四海冶敌楼耸立,城郭相连,烽火相望,有严密的防御体系。而四海冶的防务属宣化东路,正在皇陵之后,为防守要地。当时沿线岔道,柳沟,四海冶都是军事城堡,屯军防守。明天顺8年(1464年)筑城堡,定名为“四海冶城堡”。到永乐年间,山西省移民迁至此地,四海冶城堡是山区人口集中的地方。
到了清代,“四海冶城堡”成为政治经济集中的大城堡,传为“四海城堡”。
1947年为四海县城,1951年撤四海县,便改为四海镇,四海村。
自然环境
森林资源丰富,植被茂盛,森林覆盖率为79.42%。平均海拔700米,昼夜温差大,平均气温7.4℃,年降水量在550—700毫米之间,无霜期155天左右,光照充足,属温带大陆型气候,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是消夏避暑、休闲旅游胜地。
经济
四海镇紧紧围绕“山水为本,繁荣城镇,生态富民,旅游强镇”的经济发展思路,准确把握生态保护发展区的功能定位,确立了“巩固两个基础产业——林果业、畜牧业,发展两个特色产业——花木花卉、食用菌,培育一个主导产业——民俗休闲旅游业”的产业发展思路,全力打造花木花卉乡镇,人均劳动所得7400元,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四海镇以便利的交通、优美的环境、淳朴的民风,欢迎各界朋友到这里旅游投资。
交通
四海村位于延庆区城东46公里处,北京中轴线正北,境内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延琉路、安四路、四宝路三级公路穿越境内。基础设施完善,设有35千伏变电站、电信支局、手机信号接收塔,通讯便捷。境内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交通便利,延四路、琉四路、安四路、四沙路4条三级公路穿越四海镇境内,水利资源丰富。
周边旅游资源
四海镇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有明代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修筑的四海城遗址,万里长城第一楼之称的“九眼楼”长城、西沟里自然风景区以及天门关“摩崖石刻”,结合当地丰富旅游资源,发展了西沟里、石窑、大胜岭等六个民俗旅游村,民俗户达到45户,2008年全年旅游总人数达到8.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