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于2012年10月27日正式成立,学院包括政治学系、国际关系学系、社会学系、心理学系、经济学研究所、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创建于1911年,是用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余额建立起来的。1923年起筹办大学部,并于1925年开始招收新生,1926年分设国文、西洋文学、历史、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教育心理学和社会学系等系。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是清华大学的一个二级学院。
学院前身可追溯至1926年清华学校大学部设立的社会学系、政治学系、经济学系和教育心理学系。1993年,清华大学成立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12年10月27日,清华大学在原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基础上,分别成立人文学院和社会科学学院。
据2021年5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设有4个教学系和经济学研究所,有5个本科专业;设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有在读学生990人,其中本科生386人、硕士研究生320人、博士研究生284人(含留学生119人、港澳台学生24人);有在编教职工85人。
历史沿革
2012年
2012年,在清华大学新百年的起始之年,清华大学在原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基础上,分别成立人文学院和社会科学学院。社会科学学院下设社会学系、政治学系、国际关系学系、心理学系、经济学研究所,旨在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再创清华大学社会科学新的辉煌。
1952年
1952年全国高等教育院系调整,清华大学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社会科学相关学习和师生并入其他院校或学术机构。20世纪80年代后,清华大学逐步向综合性大学方向发展,相继复建社会科学系。1984年,清华大学成立社会科学系,1993年成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下设哲学与社会学系、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系、思想文化研究所、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经济学研究所、教育研究所和艺术教育中心。1997年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成立国际问题研究所(2007年成立国际关系学系),2000年复建社会学系和政治学系,2008年复建心理学系。
1911年
1911年清华学堂(1912年改称清华学校)建立之初,便开设多门政治学、经济学课程。1925年清华大学设立大学部,1926年成立的17个学系就包括社会学系、政治学系、经济学系和教育心理学系。1928年清华学校改名国立清华大学,设文、理、法三个学院共15个学系,其中社会学、心理学分别归入文学院和理学院,政治学和经济学隶属法学院。清华大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秉承“中西融会、古今贯通”的学术传统,倡导运用现代科学的思想和研究方法探讨政治、经济和社会现象,坚持学习借鉴国际社会科学的先进经验和国际学术标准,注重研究中国现实问题,以“民族在学术上之独立发展,而完成建设新中国之使命为宗旨”,在治学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世所公认的杰出成就。一大批学术造诣深厚、社会影响广泛的杰出学者和社会活动家曾在清华社会科学各学系执教或学习,如陈岱孙、王亚南、刘大中、萧、梁启超、吴国桢、蒲薛凤、钱端升、张奚若、萧公权、刘师舜、陈之迈、罗隆基、陈达、费孝通、潘光旦、吴景超、李景汉、余日宣、王国维、赵元任、朱斌魁、唐钺、孙国华、曹日昌等。以他们为代表的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师生不但引领科学研究风气之先,而且学以致用,成为中国现代政治、经济和社会建设的一代英才。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据2021年5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设有4个教学系和经济学研究所,有5个本科专业。
本科专业
学科体系
截至2020年10月,学院设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政治学、理论经济学、社会学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政治学、理论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体育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政治学、理论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体育学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社会工作、体育、应用心理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政治学
北京市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国际关系、社会学
据据2021年5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共有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4门课程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学院国际关系学系建有大数据与国际关系实验室、大国关系定量数据库,心理学系建有幸福科技实验室等教学研究机构。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工程伦理》(线上)、《走进心理学》(线上)、《国际关系分析》(线下)、《社会学的想象力:结构、权力与转型》(线下)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际关系分析》(2016年)等
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际政治
教学成果
据2021年5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若干精品或优秀教材,学院社会学系有自编教材《清华社会学讲义》。
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国际关系分析》等
清华大学优秀教材:《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国际关系分析》《国际关系学入门》《工程伦理》等
奖助体系
据2021年5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设有院长奖学金、立木奖学金、青年计算社会科学家奖学金、量化历史研究奖学金、九次方大数据奖学金、谢炳国际关系奖学金、东方毅国际政治人才奖励基金、王雪莲教育基金奖、金电联行大数据奖学金等奖、助学金。
师资队伍
学院在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理论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体育学、心理学等学术领域聚集了一批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并形成了一定的教学特色和学术优势。
据2021年5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在编教职工85人,其中专职教师82人,教授、研究员41人,副教授32人,助理教授9人。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阎学通、杨雪冬、任剑涛、刘江永、蔡继明、景军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刘嘉、汤珂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刘江永
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杨雪冬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应星、任剑涛、赵可金、汤珂、王天夫、李彬
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阎学通
北京市优秀教师:景跃进
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阎学通
北京市“四个一批”优秀人才:赵可金
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人选:李正风
北京市师德标兵:阎学通
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阎学通、应星、任剑涛、晋绥军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21年5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设有计算社会科学平台、实验社会科学平台两个科研平台,同时下设多个跨学科非实体研究机构。
科研成就
学院承担的科研项目多次获得有关方面奖励,共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优秀成果奖、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各种奖励200余项。近十年来,学院教师共出版各类著作600多部,发表论文3000余篇,连续多年获得全校文科科硏成果一等奖。
2016年,学院共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3项、专项项目立项1项、重点项目立项1项、一般项目立项1项、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立项1项。
2020年,学院共获国家社科基金立项9项,其中重大项目3项、基金重点项目1项、重大研究专项1项、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4项、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1项;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立项1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与资助2项。
学术资源
截至2021年1月,学院定期组织出版《国际政治科学》《政治经济学季刊》《清华社会学评论》《清华社会科学》等中文学术刊物以及ChineseJournalofInternationalPolitics、TheJournalofComputationalSocialSciences等英文学术刊物。
《中国国际政治季刊》(ChineseJournalofInternationalPolitics),创刊于2006年,是由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主办的政治学英文期刊,2012年进入SSCI。
《国际政治科学》,创刊于2005年,2016年转为正式期刊,是由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主办的CSSCI来源期刊,主要刊登国际政治学和国际政治经济学方面的论文。
《清华社会学评论》,由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编,主要刊登国内外关于中国社会研究的学术论文,先后于2017、2019年获得全国优秀集刊奖。
科研项目
近年来,学院共承担科研项目40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教育部、北京市等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目前在研项目200余项,这些科硏项目在国家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学术交流
为了更好地发展清华大学文科,学院积极引进了一些学科带头人。目前全院参与科研的教职工150人,其中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有70人左右,并有双聘教授、兼职教授、客座教授及外籍教授若干人。
据2021年5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国际关系学系设有清华-霍普金斯全球政治与经济双硕士项目(TSDM)、中国政治与对外政策国际学生英文硕士项目(CPFP)、国际关系学术硕士项目(MIR)、国际公共政策国际学生中文硕士项目(MIPP)、全球治理兼修硕士与能力提升证书项目(MMGG)等多个学位和证书项目。
据2021年5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定期举办陈岱孙理论经济学家讲堂、未来经济学家讲堂两个常设研讨会,定期主办中国经济、网络经济与大数据两个国际会议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前沿论坛等学术会议;政治学系定期组织政治科学前沿理论与方法研讨会、人文社会科学跨代对话会、地方治理现代化工作坊、政务大数据与智慧治理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国际关系学系参与创立了世界和平论坛,创立了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术共同体、政治学与国际关系教学共同体,定期组织会议。此外,学院曾主办或承办全国计算社会科学高端论坛、第三届清华大学全球发展论坛、第二届社会治理与发展高端论坛等学术会议。
获得荣誉
2012年,学院教师获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著作奖2项,论文奖1项。
2020年,学院教师获北京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2人、二等奖2人;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2人、二等奖2人。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院徽
学院院徽外圈由学院中英文名等要素组成,内圈主要由“社科”两字组成。
校园环境
校园活动
学院定期组织开展四季论坛、“社科之声”微沙龙、“师友悦读”读书会、社科大讲堂、前沿论坛、秋季论坛、校友理财沙龙等活动。
参考资料
系所介绍-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研究所.2021-05-30
关于我们-.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202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