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云道(英语:Bowen Road)是一条位于香港岛中部至西北部的半山区之间的道路,东端位于司徒拔道、黄泥涌峡道及大坑道交界的路口,西接中半山马己仙峡道。这条道路是为了铺设输水管道而修建,建成后以第九任香港总督宝云的名字命名。在日本占领期间,宝云道曾更名为雾岛通。

历史沿革

宝云道始建于1880年代,是继皇后大道及坚尼地道之后兴建的第三条主要道路,因此当时也有“三马路”的别称。宝云道的部分路段采用栈道形式建设,下方铺设了水管,用于输送来自大潭水塘的饮用水至中环地区。

1903年,宝云道近司徒拔道的位置设立了维多利亚城的界石,标志着维多利亚城的南界。

宝云道的建造是为了配合大潭水塘供水计划,于1883年开始兴建,1888年竣工。其中,宝云渠或宝云输水道的21孔拱券段于2009年9月18日被列为香港法定古迹。

地理位置

宝云道位于海拔约100米的高度,两侧种植有大量的树木,大部分路段为平坦且非机动车通行的道路。从湾仔或中环出发,步行约20分钟即可抵达宝云道。这段路程不仅适合作为慢跑者的热身路线,还因为沿途设置了多种健身器材而受到喜爱。游客可以在道路上寻找松鼠的身影,或者观赏翱翔天际的福特猛禽

主要景点

姻缘石

宝云道上的姻缘石有着浪漫的传说。据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位外国军官与当地女子相恋,但由于家庭的反对,两人选择在宝云道的山上隐居,最终不幸饿死并化作石头。后来,这对情侣的故事在当地流传开来,人们开始在此祈求美好的姻缘。每年农历初六、十六、二十六日,许多信徒会前来祭祀,希望能获得姻缘的祝福。姻缘石所在的区域也被装饰成了人形,并设置了神龛,被视为“圣地”。

其他景点

除了姻缘石外,宝云道沿线还有其他著名的地点,包括宝云道16号的独立住宅楠桦居、兰谷(又称宝云道花园)、以及提供山水的活水源等。此外,湾坊亭是由晨练者集资建立的,最初提供茶水服务,但在塑料瓶装水普及后逐渐停业。

公共设施

宝云道周边设有多个公共设施,包括凉亭、洗手间、求助电话等。这些设施分别位于宝云径与宝云道交界的宝云花园内、湾仔峡道与宝云道交界的宝云公园内,以及靠近宝云公园的求助电话站。此外,沿路还分布着避雨亭和健身器材。

相关道路

宝云道与其他多条道路相连,包括马己仙峡道、波老道、宝云径、湾仔峡道等。其中,宝云径中段设有公众网球场和缓跑径,方便运动爱好者使用。

交通

宝云道本身没有公交车线路,但从马己仙峡道至波老道的一段有香港岛专线小巴9号线经过。乘客也可以乘坐6、15、19、41A、63、66或76号巴士在司徒拔道、大坑道及黄泥涌峡道的交界处下车,然后步行前往宝云道。需要注意的是,宝云径至司徒拔道一段的宝云道禁止车辆进入。

参考资料

通过香港街道奥秘看尘封历史 随处可见以港督为名(2).中国新闻网.2024-08-20

香港专栏|宝云道,穿越香港富人区的健步道,摩天大楼尽收眼底.爱行摄.2024-08-20

Sunday Rambling宝云道.简书社区.2024-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