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尧夫(1146-1189),原名单,字纯叟,亦写作淳叟或醇叟,抚州市金溪县琅琚镇枫山土口村人。他是南宋时期的学者,后来转向佛教研究并成为僧侣。
人物经历
刘尧夫十七岁时,先后拜陆九皋、陆九渊、陆九龄兄弟为师,之后又跟随文达和文安学习。他曾喜欢闭目静坐。乾道五年(1169年),进入太学,当时他二十四岁,在四次考试中有两次获得优异成绩,因此被授予官职,被称为“走马上舍”。在淳熙年间,他在五夫里和建阳晦庵云谷草堂向朱熹学习。
淳熙二年(1175年),刘尧夫考取进士,担任国子正,后升任太学博士。在朝廷上,他直言批评当时的宰相,指出“天子有私人,则外廷有具位,外廷有具位,则公卿有他径”。他还提出治理天下关键在于明确区分是非曲直。皇帝对他印象深刻,说:“监司须得此人。”杨万里称赞他的直言不讳,并推荐他与朱熹等人为官。后来,刘尧夫担任隆兴府通判。然而,他突然背弃了象山之学,对此朱熹表示谴责,认为“子静之学即使有问题,尧夫也不应该这样诋毁它。这表明他的品质薄弱”。随后,刘尧夫转而学习禅宗,最终出家为僧。陆九渊对此感到非常惋惜。淳熙十六年(1189年),刘尧夫去世,享年四十四岁。
主要作品
刘尧夫的作品包括《井藂斋集》,该书已经散佚。据吴澄所写的序言,书中文章风格典雅温润,表达清楚流畅。此外,《全宋诗》第二百六十五回收录了他的诗歌。有关刘尧夫的信息可见于吴澄的《金溪刘太博文集序》(《吴文正集》第十三卷)、《夷坚志·支乙》第十卷以及《宋元学案》第七十七卷。
参考资料
刘尧夫 .古诗文网 .2024-08-17
刘尧夫 .个人图书馆.2024-08-17
刘尧夫 .诗词门户网站 .2024-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