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1536-1588)字敬美,别号麟州,时称少美,汉族,明苏州府太仓人(今太仓市)。嘉靖进士,累官至太常少卿,是明代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之弟,好学善诗文,著述颇富,而才气名声亚于其兄。

人物生平

王世懋出生于以衣冠诗书著称的太仓王氏家族,明后七子领袖王世贞之弟。好学,善诗文,名虽不如其兄,但世贞以为胜己,力加推荐。嘉靖三十八年以三甲第一百四十八名中进士。时值其父王因严嵩父子,以误边罪,被斩于北京西市。兄弟二人相泣号恸,持丧而归。世懋服丧期满,始任南京礼部仪制司主事,时年已三十又二矣。后又此部员外郎,母丧归。之后先后为祠祭司、尚宝县丞江西省参议、陕西省学政、福建省提学终于南京太常寺少卿。隆庆元年(1567年)王氏兄弟进京讼父冤,为其父平反。十一月九日(12月16日),王世懋葬父亲王忬于项径之阳。万历十六年(1588年)病卒。

喜收藏古今刻印之书,有“鹤适轩”,经史图籍充纫其中,多藏宋版书。闻王世贞另建有藏书楼,他亦别建藏书楼为“万卷楼”,收藏有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的书法《出师颂》,为现存最早之传世墨迹。抄本有唐张彦远的《法书要录》10卷。刻印过卓明卿《卓氏藻林》8卷。《钦定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能不为党同伐异之言”。

轶事典故

王世懋 在《二酋委谭》一书记载了自己在江西为官时的一件茶事。在三月中旬的一个暑天,日出如火,热浪扑面,宴完宾客回府后,天色已晚,烦闷不已,这时,好友张右伯为他送来西山云雾新茶。细观其茶,又白又大,更有一种豆子香,随即命侍儿汲新水烹茶以尝。这时,风清月白,夜深人静,几盏入口,但觉一股清香甘饴之味慢慢润泽于肺腑,渗透至四肢,于是,习习然如两腋生风,飘飘欲仙。就在似醉非醉之际,忽然悟到:此境此味,非仕途之人所有,繁文节,冗事虚礼,决然不会让人心入此境,而仕途中的尔虞我诈,乃至腥风血雨,更与此境风马牛不相及。

个人作品

著有《王仪部集》、《二酋委谭摘录》、《名山游记》、《奉常集词》、《窥天外乘》、《艺圃余》等。《明史》附其传于王世贞传后。其诗学论集《艺圃撷余》,其中观点有不少处对七子派诗学有所修正乃至突破。

庐山雪】朝日照积雪,庐山如白云。

始知灵境杳,不与众山群。

树色空中断,泉声天半闻。

千崖冰玉里,何处着匡君。

主要影响

政治

督学陕西

王世懋在担任陕西提学副使期间对生员进行了四次考核,并对乾县和放州等七州童生进行了选拔考试。他首先到达省府北面的三原县,并与县学诸生讲习功课。然后,他经由富平到达耀州区,并在此与该州诸生论学。之后,他经由同官县、金锁关,再到宜君县、中部而到达鄘州城,并对诸生进行了考核便匆忙离去。他再经由甘泉县而直赴延安市,并在延安王世懋召集了府内诸县的生儒进行讲学,讲学完毕,他便对生员进行了考核测试。之后,他将要辞官致仕,又赶赴耀州主持诸生的补考,他虽然即将离任,但是依旧秉公执法,对生员的取舍去留丝毫不敢大意。之后,他经由富平到达渭南市,稍作停留再至潼关县等候离任文书,期间还与他选拔的贡生论道课文。至此,他在陕西省提学任上的督学工作亦因其离任而结束。

主试福建

王世懋在担任福建提学副使期间曾受命主持秋试,在阅卷时对考生的答题均加以精评,出榜后没有人有异议。三月过后,请求再参加考试者,福建八郡集合起来约有数万人。而乡试时间迫在眉睫,他如此处理:让考生自己署名,试卷的卷角要自封,且不得在试卷上做记。对于不符合规定的试卷,一律拒收。最终,收取的试卷数量仅总数的十分之七。这有效地杜绝了考试中请托的风气,福建的士风为之一变。

文学

王世懋著述丰富,尤其以文学作品闻名。其中以《学圃杂疏》最为知名,《学圃杂疏》为成书时间相对较晚,于万历十五年(1587年)所撰写,那是王世懋晚年归隐在家养病之时,它属于园艺类农书。该书的研究对象为王世懋“澹园”(也称“澹圃”)的植物,以花卉的品目以及栽植方法的记载为主,分为6个疏篇。该书在内容上按照花疏、果疏、蔬疏(附水草)、瓜疏、豆疏、竹疏来细分阐释,基本上按这六个类别对各种植物进行分析,书中记载了明代的植物栽培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王世懋有一定的植物学基础知识,王世懋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把握了植物栽培的关键。王世懋在澹园选育与培植了各种植物,不同的种类及品种,其栽培方法各异。该书作为中国晚明的一部园艺类的农书,书中涵盖了丰富的农学、园艺学思想,蕴含着不少农业科学技术与园艺技艺经验。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农学、园艺学的发展。总之,该书是一部集实用性、科学性与艺术性于一身的园艺类农书,应当得到农史、园艺研究者的重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