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声曾受业于钱大昕之门,为学长于经训、小学,撰《说文通训定声》,为治《说文解字》之名著。尝与汪文台、俞正燮、程鸿沼及弟子程朝钰、程朝仪等就经史质疑问难,骏声为之解答,此书即其记录。此书为朱氏经史杂考笔记,皆为心得之语,朱氏以《说文通训定声》知名,而此书犹可概见其解经证史之学。
正文
〖经史答问〗四卷。
清朱骏声(1788一1858)撰。骏声曾受业于钱大昕之门,为学长于经训、小学,撰《说文通训定声》,为治《说文解字》之名著。其考订经史,皆以六书贯穿经义。尝与汪文台、俞正、程鸿沼及弟子程朝钰、程朝仪等就经史质疑问难,骏声为之解答,此书即其记录。原稿散佚颇多,其子朱孔彰辑为四卷,问答五百条,涉及《诗》、《书》、《易》、《左传》、《论语》、《周官》、《礼记》、《孟子》、《战国策》、《全本史记》、《汉书》等经史书籍中的疑难问题,而以经传为多,也涉及近人的解经著作,包括字的诠释、人物的考证等,由于骏声长于《说之解字》,善于训解,故其所答颇能切要。如问“古人一字有数读何与”,骏声答谓“宇有数音也,方言也。如《易》象是陕西省音,彖传、象传是山东省音,推之经史百家皆然,而各有之注经史者,又各操土音,不能齐同”。又如训《礼记》“壹戎衣”,谓当从《康》作“殷”,衣、殷-声之转,今徽州黔县人语犹如此,皆为后世学者所称道。此书为朱氏经史杂考笔记,皆为心得之语,朱氏以《说文通训定声》知名,而此书犹可概见其解经证史之学。
有光绪二十年(1894)金陵书局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