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真顺,男,中国第一位持证演说家,中国名人演说家协会副主席,卫视网播音指导,语言教学专家,国语水平“一级甲等”,多所高校客座教授。他为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配音惟妙惟肖。李真顺是《全国公众演说特训营》的创始人和首席特训师,中国中央电视台全国讲解员演讲大赛评委。他的著作包括畅销书《悠悠乡事》《走向成功》《魅力口才》《领导者语言艺术》《周六上午的口才课》等。李真顺曾荣获中国十大魅力培训师称号,“中国首届黄炎培职业教育管理专家奖—十佳企业文化专家”殊荣,以及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中国歌剧舞剧院、中国萧军研究会、中国红色文化研究院联合授予的“中国红色演说家”荣誉称号。李真顺是近年来国内演说教育界涌现出来的极具影响力的金牌导师。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64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在破旧的窑洞里,响起了李真顺的第一声啼哭。响亮的啼哭给这个农家带来了添丁壮口的欢乐。但全家人没想到,日夜不停的哭闹竟然成了李真顺七岁前一直不改的习惯,多少个夜晚,他的哭声惹恼了劳累了一天的家人,甚至隔壁的邻居。他曾不无幽默地回忆道:"常哭不懈的结果,反倒使大人们在我不哭的时候感到了一些寂寥。多么有毅力的孩子啊,吃饭、睡觉、哭缺一不可地构成了 我的童年世界。"饥饿的感觉让李真顺对小时候的贫穷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曾经为了掩盖自己中午没有干粮可吃的尴尬,而远离同学、偷偷躲起来靠晒太阳来补充能量。他上高中的那一年,家里请木匠做家具,母亲将请木匠吃的烙饼放在篮子里,再将篮子高高挂起。那时李真顺正是"半大小子,吃穷老子"的年龄,看到这一幕不禁馋上加馋,偷偷爬上去,拿出半拉饼大嚼特嚼起来,却被大姐撞见了,大姐像刀子一样的目光投射过来,深深刺到了李真顺年少的心。"难道我吃半张饼都不行吗?"李真顺万分委屈地将还未吃完的饼高高举起,用力摔在了大姐面前,冲出门去,在一片玉米地里,让眼泪一无遮拦地落下……今天李真顺早已经理解了大姐的心情,因为那是家里为了请木匠而充门面的饼啊。

工作经历

中国第一位持证演说家、中国名人演说家协会副主席、卫视网播音指导、语言教学专家、国语水平“一级甲等”, 多所高校客座教授,前沿讲座特邀嘉宾。他为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配音惟妙惟肖。《全国公众演说特训营》创始人、首席特训师;中国中央电视台全国讲解员演讲大赛评委。

梦想现实

人人都会有很多梦想,但善于将梦想变成现实的人却并不那么多,李真顺就是一个。少年时李真顺的参军想法其实源自他躺在核桃树下做的一个梦——他梦见自己当了兵,学会了开汽车,拉着满满一车大米白面回到了家乡王家岗。这诱人的梦境深深吸引了他,直到他真的去参军圆了自己的梦。多少年后的某一天夜里,在北京开创自己新事业的李真顺又做了一个非常之梦。他梦见在一截火车车厢里,坐着毛泽东、周恩来、里根,还有他自己,四个人像朋友一样谈天。深夜从梦中醒来,似乎获得了一种指引,他急切地拍醒熟睡的妻子:"快醒醒,我要给你来一段毛主席讲话!"妻子迷糊地摸摸他的额头:"你没发烧吧?"不顾妻子的怀疑,李真顺迫不及待地来了一段惟妙惟肖的"主席讲话",等他讲完了,妻子也完全醒了,丈夫刚才的"表演"让她吃惊。此后,模仿主席和总理讲话成了他的一个绝活,不仅在一些影视剧作中配过音,还在人民大会堂等多种晚会场合给不同的观众作过表演,老一辈的革命家、原中共中央副主席李德生同志听罢,也连连说"像、像".

个人作品

畅销书

获得荣誉

主要成就

中国持证演说第一人、著名演说家,卫视网播音指导,语言教学专家,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理事,中华成功者研究会首席特训师。李真顺老师具有多年的公众演说、语言教学、播音教学经验,培养过上千位讲师、主持人、播音员、领导干部;是国内教育培训界涌现出来的极具影响力的金牌演讲培训老师。李真顺老师授课的突出特点:逻辑清晰、内容生动、音色优美、字正腔圆。

人物评价

李真顺具有多年的公众演说、语言教学、播音教学经验,培养过数万名讲师、主持人、播音员、领导干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各类领导干部与总裁培训班上,均开设有李真顺的公开课程。逻辑清晰、内容生动、音色优美、字正腔圆,是李真顺授课的突出特点。他的主题演说《走向成功》系列课程巡讲全国,听众不计其数。媒体称:真顺演说,如狂飙呼啸,撼人心魄!他的公众演说与口才训练,更是以其多年的生命积淀为基础,扎实的专业功底为依托,举手投足铿锵有力,言谈话语循循善诱,各界学员评价甚高。李老师常说:“不是我有多高明,而是学员有阅历、有积淀,只是每个人的自我束缚太多,我只是为您松了绑。”

李真顺身边发生的故事一个接一个,怎么都说不完,也许故事很小,但是其中都渗透着同样的情感:真诚与责任。一位北大历史系的研究生在聆听了李真顺演讲后,怀着极为激动的心情写道:"真顺先生演讲里面还具有美学风格的最高阶段。这种阶段是诗,诗是人类情感形式的高级体现,是生命的最高体验,是心灵的交流和回归,是细腻的、是小桥流水人家似的和谐自然之美;内容的震撼力更是不容忽视,这来自于理解和揭示人性的深度、全面地塑造着人的角度……”

这位从小窑洞里走出来的演说家,浑身散发着与众不同的魅力,这股由内至外的魅力正帮助他完成人生最大的梦想,他要用他积极、向上的精神,影响、感染和帮助更多中国人。

接近他

第一次见到李真顺先生,就被他从容不迫、自信大度的作派深深吸引住了,他谈吐随意,态度谦和,更不乏幽默与激情,加上他几句信手拈来、惟妙惟肖的"毛主席讲话",马上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

成功准备

李真顺在新东方一场演说的开场白曾用了 这样一句话:"我是在用我的生命演讲,我用了39年的时间来准备今天的演讲,难道不应该给我一点鼓励的掌声吗?"正如他自己所说,能成为"中国持证演说家第一人",并不是一、两年的努力所能换来的,他过去39年人生岁月中的酸甜苦辣、点点滴滴都是在为他今天的成功做准备。

今天这个站在北大、清华等著名学府的演讲台上侃侃而谈、倾倒众生的演说家李真顺,39年前出生在河北省涉县的一个名叫王家岗的小村子里。他还未出生时,父母带着三个孩子挤住在两间旧瓦房里,为了能让全家人在第四个孩子降生后住得宽敞些,李真顺的父亲迫不得已带着全家搬到了山上一个曾经做过羊圈的窑洞里。

人物轶事

1998年6、7月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了大型"全国禁毒展",看完展览后的李真顺萌发了为祖国禁毒战士创作一首战歌的想法,他开始凭着个人的努力来实现这个梦想。当他为完成此事独自一人奔波到福建省的时候,正碰到了当年的台湾大地震,他在一个简陋的招待所的楼道里,被震得东歪西倒,听到电话里传来家人一声声焦急的询问,忍不住泪流满面。在一没资金,二没上级指示的情况下,完成此愿望的艰难,只有他深刻体会过。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由李真顺作词、出品的这首战歌终于完成,并且获得国家禁毒委的认可,更名为《中华禁毒歌》,在2001年6月26日,第14个国际禁毒日期间下发全国媒体播出。

1992年从部队转业后、一直在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工作的李真顺,参与过中国中央电视台的《健康之路》、《经 济半小时》等多个栏目以及多台晚会的制作、编导工作。当朋友们都以为他会在这条道路上一直走下去的时候,他却在2001年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他要将自己自信豁达、善于交流、渴望表达等优势和特点整合起来,做一个职业演说家。2001年9月18日,李真顺获得了国家颁发的演说证书,成为"中国持证演说第一人",当问到李真顺先生为什么会突然有这个想法的时候,他回答说,我看到身边有很多无精打采的人,总是抱怨社会很多,很少反省自己,我就希望用我的热情去感染更多的人。从李真顺获得的日益增多的肯定和赞誉中来看,他的这个梦想也正在变成现实。

真诚责任

在王府井的一次演说上,李真顺遇到一个清华学子咄咄逼人的提问:"请问李真顺先生,您知道李燕杰吗?您听过他的演讲吗?您觉得您和李燕杰相比,谁更优秀?"李真顺从容不迫地回答说:"李燕杰老师我知道,我也听过他的演讲,他们那一辈的四大演说家,在当时的时代所达到的高度是无可否认的。但是文化有继承和发展,我和他们的演说,各有特色,放在不同的时代,各有千秋,但在同一个舞台,李真顺更有风采!我想假如李燕杰老师在场,他也会感到高兴,因为老师都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李真顺掷地有声的精彩回答顿时博得了一片掌声。

激情演讲

聆听过李真顺演讲的很多听众对他这种自信、张扬的演说风格都印象颇深、赞誉有加。李真顺也毫不讳言自己就是要在演讲中时时张扬、渲染、传递热情。是什么让他能够在千万听众面前自信地袒露内心、表达自我呢?原因在于 他内心的真诚理论:"真诚是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取代的,只要你是真诚的,你就尽管去敞开心扉,你走到哪里人们都会接受你。"他将这套理论融汇于演说中,在自己的演说中倡导完善的人格。他还强调一种习惯,贯通四种情感。即微笑,热情、激情、才情、人情。因此,在他的生活和演说中,都打动和感染了很多他认识或者不认识、听过或者没有听过他演说的人们。

趣闻杂谈

薛立风,一位来自河南省的歌手,多年来他一直羞于承认自己是河南人,总谎称自己来自深圳市,他甚至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父亲!有着如此心理顽疾的人在听过李真顺的演说之后,居然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找机会致电李真顺,邀请他出席自己开办的古玩城的开业仪式。李真顺不便推脱便如约前往,没想到,一进大厅发现悬挂着醒目的条幅:热烈欢迎中国第一位职业演说家李真顺老师。原来深受震动的薛立风要拜李真顺先生为师,薛立风走到台上,对全场来宾宣布他的心愿,并且感谢李真顺老师,让他从此能够真诚的看待自己,他再也不想隐藏自己的身世,他为自己是河南人,是农民的儿子而感到自豪!不久前,薛立风为自己的父母亲创作了歌曲,并举办了一场为家乡失学儿童筹款的慈善演出,在演出中,他激动得跪倒在父亲跟前。

一次,李真顺在人行道上散步,在马路对面,有一个骑车的小伙子突然摔倒了,看样子还摔得不轻,趴在地上久久没有站起来。他身边匆匆而过的人很多,但只有扭头看看的,却没有停下来扶一把的。李真顺欲施以援助,怎奈相隔太远,路上的行车如流水,难以相助。突然他灵机一动,扯着嗓子喊了一句:"嘿,哥们,没事吧?"小伙子猛然听到这句话,不禁使劲伸长了脖子到处张望。李真顺马上举手示意他。小伙子看到后,回答说:"没事!""没事就站起来!"李真顺接着 又冲他喊到。听到这一声喊,小伙子像是打了一针强心剂似的,迅速起身,正正车把,拍拍身上的土,朝他扬扬手,喊了声"谢谢!"骑车远去。骑出老远了,还回头向他摆手。

很多人通过李真顺的演讲了解了他,李真顺也通过演讲认识了很多朋友。他曾接到一位女听众刘霞的电话:"李老师,我能不能请您帮我一个忙?""什么忙,说吧,只要是我能做到的。"刘霞说:"我想请您帮我给妈妈录一篇文章。我妈妈平时喜欢写些东西,报纸上发表了一些,我想请您朗诵一篇录下来,我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妈妈。"身为孝子的李真顺被刘霞的孝心打动了:"这个忙我一定帮,我不仅帮,而且还要到录音棚里给你录,给你妈妈的文章配上音乐!"果然,这位听众如愿以偿拿到了李真顺为她妈妈精心准备的礼物。过了一段时间,李真顺又接到了刘霞63岁的母亲的电话,老人在电话中感谢李真顺,还要他周末去她们家做客:"我老伴和的饺子馅,特别香,您一定要来尝尝。"李真顺对老人说:"大妈,好,我去,我推掉所有的事情,周末一定去您家吃饺子。"

书籍作品

书籍作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