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太尉桥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市姑苏区干将路苑桥南石匠弄唐家巷口,跨第四直河,是苏州城区东部的一座古桥。原桥建于宋代,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和光绪四年(1878)均进行过修复。桥身为武康石、单孔花岗石有阶平桥,长15.6米,宽2.5米。1991年改为条石桥栏。1998年11月24日,被苏州市政府列为第四批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古桥简介
整桥为条石板梁单孔结构。桥梁侧正中用楷书大字刻上了桥名,旁刻小字“光绪四年六月”,从岸边望去,这些字体已经相当的模糊。两坡各有步阶11级。根据南宋范成大《吴郡志》记载,官太尉桥,东西桥台立武康石排柱各五根,下为武康水盘石,上面为武康石长系石,有成排凹槽及托木一根,桥面由五条花岗石梁并列组成。官太尉桥建于宋代,桥名因姓官的太尉居此而得。太尉,唐宋时为“三公”之官,与丞、御使大夫并列。
1998年11月24日,官太尉桥被市政府列为第四批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意义
官太尉桥的记载见南宋范成大《吴郡志》,证明了此桥建于南宋,虽经后世多次修缮,仍保留有原桥石构件,是苏州古城宋代不可多得的实物留存,具有较高文物价值。该桥周边古建筑保留较多,古城风貌留存较好,尽显千百年来苏州市独具的“君到姑苏区见,人家尽枕河”水城风韵。漫步其中,满目生辉,足以引发思古之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