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无宗是东晋时期佛教般若学六家七宗之一,也是其中的首要派别。本无之说是般若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强调了世界的本质为空、无的状态,而不是通过虚空或空无来创造万物。
历史背景
本无宗的思想在魏晋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解释。由于《六家七宗论》的遗失,后人主要通过其他文献资料来研究本无宗的起源和理论。据《名僧传》记载,道安曾提出:“元气陶前,廓然而已,至于元气陶化,则群象禀形,形虽资化,权化之本则出于自然,自然自尔,岂有造之者哉!”这一观点表明,本无宗认为世界的形成是由元气的变化所产生的,而非从空无中诞生。
理论体系
本无宗的理论核心在于对世界本质的理解。他们认为,世界的存在并非源于某种实体或力量,而是源自一种自然的状态。这种状态被称为“本无”,即一切事物的本质都是空无的。南陈时期的慧达在其著作《肇论疏》中明确指出,这是道安的观点。此外,《中观论疏》中提到的“本无”实际上是僧睿所说的“性空”,即所有现象本质上都是空寂的。这种观念被称为“恶取空”,因为它否定了存在的真实性以及空无的真实性。
参考资料
《六家七宗》——本无宗、本无异宗、即色宗、识含宗、幻化宗、心无宗、缘会宗.搜狐文化.2024-11-08
方立天:中国佛教本无说的兴起与终结.爱思想.2024-11-08
什么是玄佛合流与六家七宗?.个人图书馆.202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