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缘斜方复叶耳蕨(学名:Arachniodes hekiana)是鳞毛蕨科复叶耳蕨属下的一个种,也被称为假斜方复叶耳蕨、尾叶复叶耳蕨、天童复叶耳蕨。该植物的植株高达1米,叶片阔卵形,长42-55厘米,宽25-38厘米。
形态特征
全缘斜方复叶耳蕨的植株高达1米。叶柄长53厘米,粗约5毫米,棕禾秆色,基部略被褐色、披针形鳞片,向上近光滑。叶片阔卵形,长42-55厘米,宽25-38厘米,顶部有一片具柄的羽状羽片,与其下侧生羽片同形,基部圆楔形,三回羽状;侧生羽片7-9对,互生,有柄,斜展,密接,基部下侧一片较大,三角状披针形,长23-27厘米,基部宽9-14厘米,尾状尖,基部楔形,二回羽状;小羽片约25对,互生,有短柄,基部下侧一片伸长,披针形,长8-17厘米,宽1.5-3.2厘米,尾状渐尖头,末回小羽片11-20对,下部3-4对对生,几无柄,卵状长圆形,基部上侧一片略较大,长1.2-2.5厘米,宽8-10毫米,急尖头,上侧边缘浅裂或仅有粗锯齿,均有短芒刺;基部上侧一片小羽片不伸长或伸长,若伸长,则为披针形,长达10厘米,羽状;第二、三对羽片与基部的同形或不同形,若不同形则为披针形,羽状,基部一对小羽片不伸长。叶干后纸质,褐褐色或绿色,光滑,叶轴和羽轴下面偶有1、2棕色、线形小鳞片。孢子囊群上侧1行(耳片3-5枚),下侧上部半行,位中脉与叶边中间;囊群盖棕色、膜质,全缘,脱落。
生长分布
全缘斜方复叶耳蕨分布于中国的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等地,生长在海拔800-950米的山谷林下。
繁殖方法
全缘斜方复叶耳蕨的繁殖方法以分株或孢子繁殖为主。分株宜在春天或秋天结合换盆进行,分切其根状茎,每段至少带一个老叶片和新芽。
人工栽培
全缘斜方复叶耳蕨喜凉爽湿润条件,叶革质,有一定耐旱能力,但过分干燥时叶片卷曲,选用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夏天适当遮荫,并供应足够的水肥,叶片才会油亮浓绿。应及时修剪,以保持株形美观,每年叶片生长数量有限,要注意保护叶片。
主要价值
全缘斜方复叶耳蕨的大三角叶形美观,是高档切叶。株形整齐,硬革质叶,耐半阴,同属中一些种还有黄色条纹,适于室内盆栽作观叶植物,是开发前途较广的蕨类。该蕨生长较慢,宜在中国中国西南地区选择适宜地区生产,以提供质量高的切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