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丽仙是一位出生于1928年的苏州弹词女演员,她在“蒋调”、“徐调”基础上创造了“丽调”,并擅长演唱《罗汉钱》《新木兰辞》等曲目。她还出版了《徐丽仙唱腔选》。新中国成立后,她担任上海评弹团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第二届理事,并且是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九岁时,徐丽仙随养母开始学习弹词,十五岁后在浙江省一带开始演出。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幼被普馀社钱家班班主钱锦章收为养女,由养母教唱弹词及京剧、小曲。11岁起即随养母在茶楼、酒馆卖唱。15岁取艺名钱丽仙,与师姐拼档弹唱长篇弹词《倭袍》《啼笑因缘》。
演艺经历
1949年钱锦章被人民政府镇压,徐丽仙恢复本姓,与女徒包丽芳拼档演出《啼笑因缘》《刘胡兰》等书目。
1953年参加上海市人民评弹工作团(今上海评弹团)。一度与姚荫梅拼档演出现改编的长篇弹词《方珍珠》。
1954年与刘天韵拼档演出长篇《杜十娘》《活捉王魁》及《三笑》。
1956年曾以《情探·梨花落》选曲赴京参加全国音乐周演出。
1963年后又与周云瑞拼档演出周改编的长篇《丰收之后》。
1977年因患舌癌辍演,治病期间仍以极大毅力,继续谱唱新作,灌录唱片。
1981年左右并曾多次抱病登台演唱。
个人作品
个人荣誉
曾任中国曲艺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二届理事。
参考资料
中国曲艺家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名单.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2021-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