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学:叙事的形式与功能》是一本饶富特色的叙事学概论,在力图概括“所有叙事,且仅仅是可能性的叙事”这一理论目标下,作者以简洁的篇幅,描述和解释了“叙事的机制及对其形式和功能过程有重大意义的诸因素”。全书行文简约,概念严谨,逻辑性强,引例丰富而典型,既是叙事学学科史上的名作,也是该学科入门的必读文献。全书分为五章。第一章“叙述”,阐述叙述交流中的各主体——叙述者、。受述者及叙述过程中的各个变量概念,其中“受述者”概念是作者对于叙事理论的一个重大贡献。第二章“被叙”,阐述叙述内容的诸要素。第三章“叙事语法”,浓缩了作者另一部专著《故事的语法》的精华并加以优化。意在借鉴转换语法的思想,建构一套普遍的“叙事语法”。第四章“阅读叙事”,关注叙事的阅读过程中几个关键问题,对“元叙事信号”、“易读性”等概念的提出与阐释都极有新意。第五章“叙事性”,探讨叙事之根本问题——是什么使得一个叙事成为“叙事”。这个话题贯穿于作者的整个理论生涯。也启发了当代的很多学者。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叙事学:叙事的形式与功能》以“形式与功能”为核心综论叙事,行文简洁,概念界定权威可靠。和国内已有翻译的里蒙—凯南《叙事虚构作品》(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新知文库”之一)、米克·巴尔《叙述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同属叙事理论中的经典。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杰拉德·普林斯(Gerald Prince)译者:徐强

图书目录

导言

第一章叙述

叙述者

受述者

叙述

被叙之呈现

第二章被叙

事件

组织

第三章叙事语法

结构成分

逻辑成分

叙述成分

表达成分

第四章阅读叙事

书面叙事的符码

最大阅读、最小阅读及具有叙事适切性的问题

文本限制

元叙事信号

读者

易读性

第五章叙事性

事件描述

完整性

叙述定向

叙事要点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主题索引

作者索引

译后记:绕不过去这座山

名人推荐

普林斯对热奈特模式作了两处重要的完善,一是提出了“受述者”(narratee)概念——叙述者面对的文本内的某个人物,二是拓展了“叙事性”(narrativity,叙事的构成元素)和叙事程度(叙事的充分组织性)的含义……他尝试为叙事文本设定基本条件的努力启发了许多人对“叙事性”这一术语和概念进行重新建构,如怀特、查特曼、瑞安市、斯图尔盖斯等。

——莫妮卡·弗卢德尼克(Monika Fludernik),《叙事理论的历史》

《叙事学:叙事的形式与功能》综合了罗兰·巴特、热拉尔·热奈特、茨维坦·托多洛夫韦恩·布斯、西摩·查特曼和乔纳森·卡勒等理论家对于叙事学的既有理解。普林斯本人的贡献表现在对“叙事”这一概念的勾稽和发展上,也表现在他对“元叙事信号”之功能的探讨上,他指出了元叙事信号如何能在多种叙事符码层次上承担功能……通过确定叙事的独特要素,我们获得了对于叙事之功能和叙事重要性(narrative moment)之意义的更好的理解。

——艾琳·R·玛卡瑞克(Irene R.Makaryk),《当代文学理论百科全书》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