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州直隶州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州级行政区,位于今山西省东南部。该州最初于隋朝开皇十六年(596年)设立,后经历多次废置与复置。

历史沿革

唐朝初期复置辽州,并将州治迁至辽山(今左权县)。天宝中期,辽州曾更名为箕州、仪州,晚期恢复为辽州。宋朝初年,辽州被废除并入辽山县,但在元丰年间再次复置。金朝初期,辽州被称为南辽州,后恢复原名。

明朝洪武初年,辽州直隶州的州治迁至辽山县,洪武二年(1369年)成为直隶行中书省的一部分,洪武九年(1376年)改隶山西承宣布政使司清代时期,辽州直隶州下辖榆社县和顺县,隶属于冀宁道。1913年,辽州直隶州被废除。

行政区划

在明朝和清朝时期,辽州直隶州下辖两个县:榆社县和和顺县。其中,和顺县的县治位于今山西省和顺县清河东岸,榆社县则位于今山西省榆社县。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