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文化首都”是一项旨在以文化为纽带,促进欧洲人民之间联系的活动。该活动起源于1985年6月13日,最初被称为“欧洲文化之城”,并于1999年更名为现称。首届活动在希腊雅典举行,至今已有多座欧洲城市获得此项荣誉。活动的目的是展示主办城市的独特文化和历史遗产,同时也推动旅游业和经济发展。

活动宗旨

“欧洲文化首都”活动的宗旨在于通过文化活动加强欧洲内部的联系。入选城市将在一年内展示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吸引来自欧盟其他国家的艺术家和表演者参与。此外,这些城市也会借此机会改善自身的文化基础设施,提升国际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刺激经济增长,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选拔程序

早期的选拔程序是由各国提名,经所有成员国一致同意后确定。1999年后,欧盟委员会开始推荐候选城市,最终由欧盟理事会决定。2005年起,欧盟提出了一项新的选拔程序,鼓励候选城市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竞选,并设立了一个由欧盟和举办国共同组成的专家评审委员会。评选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活动前六年开始,经过两年的评估后,欧盟理事会将选择承办城市。第二个阶段则是在接下来的四年中,由“欧洲监理委员会”协助、监督和指导承办城市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

影响意义

例如,英国格拉斯哥在1990年举办活动后,经济得到了显著增长。奥地利格拉茨在2003年担任格拉茨艺术馆期间,接待了300万名游客,酒店入住率大幅上升。法国里尔意大利热那亚在2004年共享此殊荣,里尔为此修复了许多历史悠久的建筑,提升了城市吸引力。这项活动对于欧洲的团结、文化发展以及经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历届情况

欧洲文化之城

1985年 雅典希腊

1986年 佛罗伦萨足球俱乐部(意大利)

1987年 阿姆斯特丹(荷兰

1988年 柏林西部地区(西德)

1989年 巴黎法国

1990年 格拉斯哥(英国)

1991年 都柏林爱尔兰

1992年 马德里西班牙

1993年 皇家安特卫普足球俱乐部比利时

1994年 里斯本(葡萄牙)

1995年 卢森堡(卢森堡)

1996年 哥本哈根(丹麦)

1997年 塞萨洛尼基(希腊)

1998年 斯德哥尔摩瑞典

欧洲文化首都

1999年 魏玛德国

2000年 雷克雅未克冰岛)、卑尔根挪威)、赫尔辛基芬兰)、布鲁塞尔(比利时)、布拉格捷克)、克拉科夫波兰)、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西班牙)、阿维尼翁(法国)、博洛尼亚足球俱乐部意大利

2001年 鹿特丹荷兰波尔图足球俱乐部葡萄牙

2002年 布鲁日(比利时萨拉曼卡西班牙

2003年 格拉茨奥地利

2004年 热那亚足球俱乐部(意大利) 里尔(法国)

2005年 科克(爱尔兰

2006年 佩特雷(Patras 希腊

2007年 卢森堡(卢森堡) 锡比乌(Sibiu 罗马尼亚

2008年 利物浦(英国) 斯塔万格(Stavanger 挪威

2009年 林茨足球俱乐部(Linz 奥地利) 维尔纽斯(Vilnius 立陶宛)

2010年 埃森为代表的鲁尔区(Essen 德国) 佩奇(Pecs 匈牙利) 伊斯坦布尔(土耳其

2011年 图尔库(Turku 芬兰) 塔林(Tallinn 爱沙尼亚

2012年 吉马良斯(Guimaraes 葡萄牙马里博尔(Maribor 斯洛文尼亚)

2013年 马赛足球俱乐部法国科希策(Kosice 斯洛伐克)

2014年 于默奥(Ume 瑞典) 里加(Riga 拉脱维亚

2015年 比利时捷克

2016年 西班牙波兰

2017年 丹麦塞浦路斯

2018年 荷兰马耳他

2019年 意大利

参考资料

欧洲文化首都.澎湃.2024-11-03

【钟晟】文化城市建设的理念与启示: 基于“欧洲文化之都”的政策实践.搜狐网.2024-11-03

佛罗伦萨的文化印象.人民网.2024-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