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大全,男,1940年10月出生于四川内江,是中国著名的人机系统及仿生工程专家,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他曾担任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教代会副主席,以及制造学院人机工程及医疗设备研究所所长。林大全还是四川省人机系统及仿生工程重点试验室的学术带头人,并在北京大学担任教授职务。他是中国医学物理学会、中国创造学会、中国高校震动与测试学会的成员。自1980年代起,林大全致力于仿生人体模型及仿生功能材料的研究,成为中国仿生幅照人体模型的奠基人。他还参与设计并制造了多项重要的仿真模型,如汽车安全模型、航空救生假人、仿生空降兵假人和直升飞机抗坠毁假人。林大全的研究为中国仿生人体模型、仿生功能材料及其相关智能化仪器的研发开辟了新道路,因此被国际社会誉为“中国模拟人之父”。
人物经历
林大全1963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生物物理专业。他的职业生涯始于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专注于放射物理、辐射仪器及标准化的研究。1980年代初,林大全在国内首创人体组织仿生材料仿真人体模型的研究,并经过多年努力,成功研发了一系列仿真体模,包括中国成人男性、女性盆腔、胸部病灶模拟,鼻咽部体模,X、R刀头颈部及成人女性乳腺等六种体模系列。他还开发了辐射、超声、微波、激波、热学性及复合组织等效材料共六类。这一成就使得中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世界上少数能够研究生产体模的国家之一。1992年,林大全研制的中国模拟人被国际辐射剂量单位与测量委员会(ICRU)命名为“成都剂量体模”,并在第48号报告中得到推荐。他与同事共同创立了仿真体模的相似性原理、人体组织等效性判别测试及仿生材料的设计理论,获得了1990年国家发明三等奖等多项荣誉。林大全还在国内率先开展稀土劳动卫生、生物效应的研究,促进了中国稀土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并在1985年获得冶金部、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此外,他对钴60放射治疗防护标准进行了深入研究,确保了辐射安全,并推动了中国放射治疗新技术的发展。1992年,他因此获得中国建筑总公司及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林大全被评为“中国当代名人”和“世界当代名人”。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IBC)、美国名人传记学会(ABI)分别授予他“世界杰出成就人物”的称号。
学术论文
林大全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其中包括:
- 林大全,范丁友,郑信勇,淡竹青. 医用加速器及人体模型相关技术发展展望——人体模型的多样化、系列化、智能化[A]. 第八届全国医用加速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 2009.
- 林大全. 从中国模拟人的研究谈科学技术创新[A]. 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 1999.
- 吴宜灿,李国丽,陶声祥,吴爱东,孔令玲,刘伯学,林大全,陈义学,宋钢,赵攀,林辉,陈朝斌,黄群英,吴李军. 精确放射治疗系统ARTS的研究与发展[A]. 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 2006.
- 林大全,王远库,王鹏. 发展仿真人体模型技术,保障人类的健康与安全——仿真人体模型的过去,现在与未来[A]. 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 2007.
- 吴宜灿,李国丽,陶声祥,吴爱东,孔令玲,刘伯学,林大全,陈义学,宋钢,赵攀,林辉,陈朝斌,黄群英,吴李军 精确放射治疗系统ARTS的研究与发展[A]. 第十二届反应堆数值计算与粒子输运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08.
媒体报道
林大全的事迹受到了媒体的关注,其中一篇题为《做的是中国“假人” 用的是一生真情》的文章记录了他的故事。文章提到,林大全在成都新南门的一座小楼里,带领团队进行仿真模拟人设计、制造与应用的研究。他的研究不仅涉及仿真人体模型,还包括汽车安全模型、航空救生假人等多种类型的仿真模型。尽管面临诸多挑战,林大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致力于保障公众的健康与安全,同时也关注国家的安全与繁荣。他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认可,被国际辐射剂量单位与测量委员会(ICRU)命名,并在多个国际会议上展示。林大全表示,他的目标不仅是成为一名成功的科学家和实业家,还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者和社会活动者,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受益。
参考资料
“中国模拟人之父”30年发明300具“中国仿真人”【3】.人民网.2024-09-09
中国模拟人之父——林大全教授30年创业成就.知网空间.2024-09-09
发展仿真人体模型技术,保障人类的健康与安全——仿真人体模型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知网空间.2024-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