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利则金庙事件即印度政府军袭击金庙的事件。金庙是印度锡克教最神圣的礼拜中心,被锡克族誉为“锡克教圣冠上的宝石”,位于旁遮普邦阿姆利则市。1982年以来,锡克教政党阿卡利党要求开展更大自治运动,并与印度教不断发生流血冲突。1982年10月印度政府宣布旁遮普邦由总统直接统治,1984年6月2日印度武装部队开进旁遮普邦。以阿卡利党领袖宾德拉瓦尔为首的一批激进分子在金庙设立总部,同政府军展开枪战。

简介

印度国内民族矛盾、教派矛盾十分尖锐。锡克教于16世纪兴起于旁遮普省阿姆利则城的阿姆利则金庙为其圣地。20世纪80年代初,旁遮普地区锡克教徒掀起要求独立的“卡利斯坦国”运动。锡克教极端分子组织武装部队并在金庙内设立总部。

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政府权威,近7万印度军警向宗教极端分子控制的锡克教圣地阿姆利则金庙发起攻击,引发了印度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流血政治风波。

经过

1983年10月,英迪拉·甘地总理宣布解散旁遮普邦政府,实行总理治理,并调大批警察进驻该邦。

1984年5月代表锡克教徒利益的阿卡利党宣布,为制止粮食外运,从6月3日起,锡克教极端派首领贾奈尔·宾德兰瓦勒则针锋相对地号召锡克教徒开展“不合作运动”,拒绝粮食外运,旁遮普省素有“印度粮仓”之称,为印度提供一半的商品粮,锡克族的“不合作运动”令印度经济遭受重创,对面临新一轮大选的英迪拉十分不利。

英迪拉在最后一刻仍试图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但宾德兰瓦勒陶醉在上次“胜利出狱”的兴奋中,仗着阿姆利则金庙内聚集有千余名武装分子和万名锡克教徒,政府军会投鼠忌器,因此他的回答都是:“除非印度政府同意锡克人独立,建立卡利斯坦国,否则战斗永不停止。”

6月5日,政府军同守卫金庙的武装锡克教徒交火,翌日凌晨,开始进攻金庙,阿姆利则城内枪声大作。锡克族经过一阵短暂的慌乱后,迅速各就各位,拼命抵抗政府军的进攻。由于英迪拉·甘地一再要求军方尽量不要用重武器攻击金庙建筑物,因此印度士兵只能跟在坦克后面,缓慢地向金庙正门逼近。当天蒙蒙亮的时候,印度武装部队坦克已撞倒了阿姆利则金庙大门,但躲在沙包后的锡克人用机关枪封锁住从大门广场到神殿的通道,许多政府军士兵被打死打伤。

到上午9时许,政府军依靠兵力优势,控制住金庙所有出入口,并一步步压缩锡克人的阵地,政府军的大喇叭还反复播放政府的劝降通告。中午以后,失去耐心的政府军开始向金庙内开炮,锡克族的据点被一一摧毁。贾奈尔·宾德兰瓦勒也在激战中被打死。经过两天一夜的战斗,政府军完全控制了金庙,576人在冲突中丧生(政府军84人,锡克教徒492人),348人受伤,1417人被捕。

影响

政府攻打金庙的这一军事行动,被锡克人视为对锡克圣地的严重亵渎和对锡克人的屠杀而怀恨在心。此后,锡克极端分子就扬言要“讨还血债”,杀死英-甘地报仇雪恨。在攻打金庙事件后,当锡克极端分子发出报复恐吓时,总理府的安全保卫部门也曾把所有锡克人员调离总理府,但被英-甘地本人发现后召回。英-甘地这样做,也许由于她过分自信,也许是一种政治决定,希望为自己身后留下她甘愿为维护印锡团结而作出个人的最高牺牲的形象,正如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30余年前为维护印度教和穆斯林之间的团结而作出个人牺牲那样。

英迪拉·甘地总理于同年10月在新德里家中被锡克教卫兵刺杀身亡。

参考资料

20年前,印军围攻锡克神庙.人民网.2014-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