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物流能力是物流主体以顾客价值最大化和物流成本最小化为目的,围绕核心企业,从采购原材料到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用户手中的供应链物流活动中顺利完成相应物流服务的能力。该能力包括客观(设备和设施)能力和主观能力。

特点

系统性

供应链物流能力是供应链物流系统绩效的衡量,是系统整体的一个特征表现,具有系统性。

复杂性

供应链物流系统往往由多个、多类型甚至多国物流企业或者节点企业的物流部门构成,因此物流能力比单个物流企业或者单个企业的物流部门的物流能力更为复杂。

动态性

供应链管理因企业战略和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需要,其中节点企业需要动态更新,这就使得参与物流运作的物流主体以及物流服务提供者随之发生动态更新,所以供应链物流系统的物流能力具有动态性。

增值性

供应链不仅是连接供应商到客户的物品链,而且是一条价值增值链,物资在供应链上因加工、运输、储存等功能过程而增加其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供应链物流系统正是价值增值的主要载体,其物流能力也表现为价值增值能力的大小。

交叉性

节点企业可以是这个供应链的成员,同时又可以是另一个供应链的成员,众多的供应链形成了交叉结构。这一现象的存在影响了物流系统的交叉结构,造成了物流系统各物流要素同时为多个供应链服务的局面,给物流能力带来了交叉性。

集成性

物流能力是物流系统提供物流服务的一个综合评价,是对系统内各物流要素集成应用。该能力是各要素能力以及管理水平等的集成评价,集成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物流能力的大小。

构成要素

供应链物流能力包括客观能力和主观能力。客观能力主要体现在物流系统中物流设施、设备以及物流机械等的应用情况与现代化水平。主观能力是指供应链物流运作主体通过运用各种管理手段,优化配置物流资源,为供应链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物流服务的能力。

主要体现

- 降低物流成本,提升顾客价值

- 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

- 训练有素的员工队伍

- 投资新技术,建立信息系统

- 战略实施计划,系统集成机制,作业流程

- 合适的供应和销售联盟

- 有效而易于接受的评价标准

- 高水平的管理

影响因素

内部因素

1. 物流设施和物流机械的现代化水平

2. 员工队伍的素质

3. 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

4. 作业流程

5. 管理水平

6. 物流标准化的贯彻情况

7. 供应链物流作业组织的提前与延误

外部因素

1. 国家与地方政府的政策法规,以及行业规定

2. 供应链所在地的物流基础设施条件

3. 物流需求的波动

评价指标

供应链物流能力的评价指标包括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客观指标包括物流成本、送达速度、运输能力、配送能力、仓储能力和点--线能力匹配。主观指标包括可靠性、柔性、信息处理能力和对市场响应能力。

参考资料

供应链物流能力.知乎.2024-10-25

什么是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畅捷通.2024-10-25

什么是供应链?供应链有什么组成?供应链有什么作用和优势?流程是什么?.美篇.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