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新注》是由荆三隆所著的一部佛经注疏作品,采用了鸠摩罗什的译本作为底本,因此更加贴近原作,资料可靠性较高。本书不仅是一份佛经注释,同时也具备一部小型佛教辞书的功能,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内容特点

传统学术研究通常分为两类,即我注六经和六经注我。《金刚经新注》则属于前者,相较于其他注释版本,本书具有以下特征:

- 注解过程秉持科学态度,采用严谨学风和实事求是的方法。作者并未局限于单一的佛教视角,而是结合印度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深入探讨了佛教与其他印度哲学流派的关系,如数论派、胜论派、婆罗门教、耆那教等,并对《吠陀》、《奥义书》等印度古典文献进行了阐释,旨在揭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在印度文化中的独特地位。

- 在多个译本中,除了隋朝笈多的直译版因文字晦涩难以理解之外,其余译本差异不大。鸠摩罗什的译本因其早期翻译、文笔流畅且简洁易懂的特点,被广泛传播。《金刚经新注》选择罗什译本为基础,使得文本更为接近原始版本,资料来源可靠,增强了可信度。

- 全书注释内容丰富详尽,对于词汇的解释精准明确。作者在处理佛教核心概念时,没有简单地接受前人的观点,而是经过细致考证后提出了个人见解,这些见解新颖且富有启发性。此外,书中特别关注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每个重要术语的发展演变,追溯其起源并分析了不同含义、用法及各派别的不同解读。书中还提供了梵语巴利语的原文对照,帮助读者深入了解汉语译名的由来,同时方便查阅使用。由此可见,《金刚经新注》不仅是一部佛经注疏,而且兼具小型佛教辞书的功能,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作者简介

荆三隆,生于1955年,籍贯西安市。1979年考入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深造,毕业后跟随高杨先生专攻印度哲学。现任职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担任教授职位,并兼任长安佛教研究中心研究员。荆三隆是中国宗教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参与撰写、合著书籍共十三部,其中包括两本台湾修订本,参与编写、参撰著作、教材数十部,发表了二十多篇学术论文。

参考资料

金刚经新注与全译.豆瓣读书.2024-08-23

金刚经新注与全译.微信读书.2024-08-23

金刚经新注与全译.读书网.2024-08-23

荆三隆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4-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