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村村位于德清县西部山区,北靠莫干山,南临莫干湖,东接劳岭村,西连兰树坑村,距离104国道7公里,与镇政府所在地仅相距5公里,古时有河贯穿全村,村民沿河而居,故名“河村”。村庄群山环抱,区位优势明显,旅游交通便利。

自然资源

面积6.8平方公里,全村共辖11个村民小组,农户412户,总人口1423人,村党总支共有党员44名,分布在马步里、阳春坞、下坞里、何村、方村坞和水坞里6个自然村。全村拥有水田1154亩、山林7690亩、竹林5593亩、茶叶1050亩、水果50亩,主要产业为茶叶和淡竹,是莫干黄芽原产地之一。

历史沿革

何村村早在12万年前旧石器时代,始有人类活动(有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作为考证)。西汉初,为刘濞炼铜之所。宋元时期,村落大体形成。明代,隶武康县庆安乡十二都。清代,隶武康县西乡十二都。1954年何村、劳岭合并为莫干山区莫庾乡第三村。1958年成立莫干大队何村生产队。1961年改为何村大队管委会。1967年改为五星大队。1981年经县地名办核准改为何村大队。1984年体改时改为何村村沿用至今,村民委员会驻地设在何村。

村庄人文历史悠久,村域内有千年古铜矿、古代钱庄遗址、炼铜滩、铜山寺遗址等13处古迹。村党总支始终秉持“党建+生态”的发展理念,先后引进久祺国际骑行营、巴西风情小镇、广东棕榈、紫金农业等项目,全村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2015年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20万元,其中经常性收入35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2.5万元.

据“武康县五里方圆图”记载,何村历史悠久,绝大多数皆建于宋元时期,古时何村村坊前有河村桥,东有小铜官桥,河水贯穿村落,船只在分水岭处往来,流经武康镇五四村汇合成阜溪后流向武康方向。分水岭(现隶属筏头乡兰树坑村)处人工截流也因故命名分水岭。境内地名形成都有其历史渊源,对全村6个自然村名的来历分析,马步里、阳村坞、下坞里、何村、方村坞、水坞里均以地理位置命名,古代称何村为“河村”。

获得荣誉

先后荣获省级小康示范村、省级科普示范村、省级绿化示范村、市级生态村、市级文明村、市级新农村建设实验示范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验示范村、湖州市森林村庄、县级先锋工程“五好”村党支部、五好党组织、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和美家园建设精品村、最佳人居环境村庄、县级文体示范村、县级家庭工业先进村、县“农村信用工程”信用村等荣誉称号。

政治

建制沿革

党支部

村委会

经济

1、茶:何村是莫干黄芽生产基地(采、炒、品、获奖有照片),何村茶叶的南岳云雾茶天然绿色味醇质优为特点,吸引各地商贾,畅销北京、上海市及全国各地。

2、笋:3000多亩灰竹和1800多亩孟宗竹给何村提供了竹笋资源,何村的小笋大熊猫毛笋鲜竹笋到干笋,制作工艺复杂,酸、甜、咸、辣、淡,五味俱全,深爱大江南北人民喜爱。每年以上万斤的产量销往全国各地。

3、竹编:竹编分生活类、生产类、工艺品类。

①、生活类的有:竹篮、编丝篮、围丝篮、茶篮、蒸架、蒸、嫁篮、摇篮、白篮、凉席、倒刺笼、箩头、枕席、泥鳅龙、黄鳝笼。

②、生产类的有:土、桑棉花?、叶、箕、捻篰、晒领。

③、工艺类的有:竹编小动物、蛐蛐笼、竹炉、竹扇子。

社会

2015年,何村村重建可人公园,建成文化礼堂、“陆羽茶馆”、铜山淘宝、丰收驿站、可人超市,并新建幼儿园一座,日间照料服务中心一座,为村民提供便捷生活。

文化

旧石器时代遗址:由于德清县地形西高东低,西部以丘陵和高山为主,其中旧时莫干山镇、武康镇处于寒武纪硅质岩夹炭灰质负岩构造,以何村村最为明显,80年代初,村民高志才等人在何村村马步里老鸦山层发掘恐龙蛋化石。特别是2015年2月,省博物馆专家曾在何村村内发掘旧石器,在皇墩山、水坞里青龙头两处均采集到旧石器时代石核等制品,有明确网纹红土地层,距今年代至少有12万年,为何村渊远的历史文化提供了有力印证。

古铜矿遗址:位于德清县莫干山镇何村村下坞里铜山寺水库旁。何村村长期有先人集聚痕迹,村内有古铜矿遗址。村内有刘濞炼铜传说,传承至今:西汉年间(约公元前195年),吴王刘濞在封国内炼铜铸钱,何村也是其中一处铜矿开采地,所挖山土和矿渣倾倒在村内河中,至今村内可见大量铜铁矿冶遗迹,也留下了铜官山、小铜官桥、铜官寺等地名。

铜官山:山顶至今保存完好有4个铜井,离铜井半里路位置仍有炼铜滩遗址,砾石满目,纤草不生,也是汉时设炉炼铜所致。铜官山北麓,旧时有赵监庙,相传当年赵姓为朝廷下派监督刘濞采铜铸钱的监官,性格随和,体察民苦,与民役同甘共苦一起采铜炼铜,深受百姓爱戴,后不幸死于乱石,百姓为其立庙祭祀。

旅游

风景名胜

铜山寺:位于德清县莫干山镇何村村下坞里铜山寺水库旁。地理坐标:东经119°88′93.2″,北纬30°57′17.4″。始建于后晋天福三年(公元938年),后周显德期间(公元954—959年)名为“资福寺”,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改名“隆教院”,后改名“铜山寺”。至今已有1077年历史。

熙宁初(公元1068年),高僧维琳(无畏禅师)住持,与苏轼毛滂往来甚密,交相酬唱。苏轼任杭州市通判时,一度邀其至余杭径山探讨佛学,切磋诗文。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苏轼自儋耳(今海南省儋县)调任毗陵(今江苏省常州市),以疾告老,维琳千里迢迢前往探候,以诗唱和。宋元符二年(公元1009年),毛滂任武康知县期间,维琳特在铜官山建立毛公堂,供其莅山时憩息,吟诗咏歌。

铜山寺规模宏大,座北朝南。山以寺知名,寺以人传世。维琳住持期间,铜山寺香客盈门,来访者颇多。山顶建有无畏庵,供坐禅修行。庵旁石室,名为“无畏窟”,为其跌坐处。寺庙于元代时期毁于战乱,明代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重建。景泰二年(公元1451)在乌青山建铜官寺下院。此后,寺庙分为上下两院。越百余年,上院古刹荒废,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十月重建大殿。民国《莫干山志》记载:“今大殿建新,群屋皆备。”1949年后,上院倒。下院于1982年建水库时候拆除。

代表人物

公元前500多年的春秋战国吴楚争霸时期,干将受命于阖闾,最早在何村石塘山采钢,为吴王铸剑。据《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记载:“阖闾请干将作名剑二枚。”石塘山的名称也从春秋战国时流传下来。至今,石塘山顶上,还留有吴王铸剑台遗址,在莫干山还留有磨剑池。

公元前200多年前,汉高祖刘邦分封侄儿刘濞吴国刘遂。吴王刘濞在何村聚集数万民工在何村石塘山采矿炼钢。根据《史记·吴王濞传》记载:“濞则招天下亡命者铸钱”,“铸钱煮盐,收其利以足国用,故无赋予民”,“百姓则无徭赋”。

清乾隆《吴兴志》记载:“何村铜官山有炼钢滩,恶金潭,深百米,开矿炼钢。”乾隆武康县志》、《吴兴记》等史书记载:“当年吴王刘濞凿山彩钢,赵姓盐官上山体抚民苦,因山崩石压而死,后人立庙以祀。梁同光中封通灵王清泰二年,加封福善保仁王。明洪武十二年,重建前堂后寝,庙制宏整。门外立丰碑。”据《逸志》记载:“何村旧有接官亭,相传为刘濞采钢时,监司往来憩息之地。”

铜官山原名武康山,晋朝太康元年改永安县为武康县天宝天宝六年(747年),武康山改名铜官山。

参考资料

何村村简介何村村简介.何村村简介.2021-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