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枪Gingall 、Wall Gun。是一种中原地区独有的武器,早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清军就已大量装备英文称为Jingall、Gingall 、Wall Gun。是一种中国独有的武器,早在鸦片战争时清军就已大量装备,分前装滑膛枪、前装线膛及后装线膛等,其结构原理与同类的步、马枪相同,只是尺寸、重量、装药量、威力、后坐力等比步、马枪为大。由于抬枪品种繁杂,其诸元相差很大,如江南机器制造总局造边针后膛抬枪,口径15.9毫米,枪全长2445毫米全重13.2公斤,铅子重231克;山西机器局造抬枪口径25毫米,枪长2200毫米; 湖南机器局造抬枪,全长2032毫米,铅子全重52.2克;陕西机器局造抬枪,口径41.3毫米,枪长1588毫米,净重14.14公斤。

介绍

在19世纪60年代之前,生产的抬枪采用的是前装滑膛设计,使用散装的黑火药和火绳点火方式。进入19世纪60年代后,中国开始仿制西方国家的火器技术,生产了带有击发机构的抬枪。这些抬枪既有前装式的,也有后装式的。至1905年,制造的单位有江南、金陵、四川省天津市河南省山西省湖南省福建省陕西省云南省兰州市广东省吉林省等机器局和汉阳兵工厂。制造的品种有各种规格包括不同规格的前装滑膛和线膛抬枪,以及林明敦边针、黎意、毛瑟、7响和五子等后膛抬枪。

由于生产技术等问题,各厂生产量都不高。其中,除金陵、四川、北洋政府、湖南4个机器局的总产量分别皆在1000支以上外,其余各局产量仅数支到数百支。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作为一种步兵支援火力被北洋军大批装备。甲午战后因为抬枪过于笨重且射击精度颇差而逐渐退出了中国军队。

使用方法

抬枪是清代一种重型鸟铳,长1丈左右,重30多斤。其结构与一般的兵丁鸟枪完全相同。但由于枪管较长,使得抬枪的射程较远,相较于当时的其他小型火器,抬枪的火力更为强大,由于装填抬枪需要从枪口装入发射药和弹丸,抬枪的射击频率相对较低,过程较为繁琐且耗时。发射时须两人操纵或架于枪架上,在两人使用时,需一人在前充当枪架,将枪身架在肩上,另一人瞄准发射。这种抬枪在清朝中后期十分盛行。

退出历史舞台

18世纪末,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苛政统治,加剧了国内的阶级矛盾,人民起义此起彼伏,农民暴动连年不断,起义军常常流动在山陵地区与清军斗争。在这种环境下作战,农民起义军的大刀长矛弓箭、土枪、地雷等能有效地发挥作用,而清军的新式重炮却寸步难行,不得不大量制造这种30多斤重,由两人抬放的中型抬枪。在19世纪中叶两次第一次鸦片战争和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战争中,抬枪曾经是清军使用的主要火器之一,这种火器重量较轻,不必车载马驮即可携带,而且火力较强,所以一直延用到19世纪末的中法战争、抗击八国联军以及日本侵华战争中。

参考资料

揭秘清代独有的奇门兵器——抬枪.搜狐网.2024-09-07

火器与清朝内陆亚洲边疆之形成 .中国知网.2024-08-17

金陵机器制造局曾赶造后膛抬枪 供应甲午战场(图).中国新闻网.2024-09-07

夜读党史(352)丨红色文物见证·抬枪里的红军故事.金华党史网.2024-08-16

清朝自主研发的独有枪支——抬枪,从鸦片战争一直使用到甲午战争.快资讯.2024-09-07

珍贵老照片:第1-2次鸦片战争中的清代士兵装备照片.网易.2024-09-07

东北义勇军的独家神秘武器“抬枪”.百家号.2024-09-07

船坚炮利︱挽弓当挽强:中俄博物馆中保存的四枝晚清后膛抬枪.澎湃新闻.2024-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