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莱赛,德国人。德国枪械专家,击针后装枪创始人。
击针后装枪创始人
德莱赛是德国人,自幼喜欢枪械,据史料记载:在1840年他设计出了世界上第一支击针发火的后装步枪。这种枪的弹药从枪管的后端装入枪膛,并且有效地将弹丸、发射药和火帽用弹药筒联成了一个整体。故世人又称此枪为:德莱赛针刺击发枪。后经改进命名为:M1841型德莱赛枪。M1841型德莱赛枪是一种机柄式步枪,射手能以各种姿势(卧、跪、立或行进中)装弹和射击。枪的口径为15.43毫米,枪长1.34米,重4.75千克。定型不久便投放到普(普鲁士)奥(奥地利)战争中,由于M1841型德莱赛枪的弹药是从枪管后端上膛的,并且采用了击针发火的方式,所以这种枪比奥军使用的传统前装枪的射速提高了近5倍。凭借M1841型德莱赛枪的优势,普鲁士军队很快把奥地利军队打得落荒而逃。击针后装枪的出现,引发了兵器史上的又一次重大变革。不过在当时还没有“步枪”这种称呼,直到1856年击针后装枪才正式定名为步枪。
M1841针发步枪
在约翰·尼古劳斯·冯·德莱塞实现他这一发明的时代,绝大多数国家还在使用枪口装填的滑膛步枪。因此,当这种采用“针刺”发火原理的后膛步枪解决了几项跨越性的关键技术后,立即被普鲁士军队采纳,并以M1841的名称列装。它是世界上第一支被广泛采用的军用后膛装填步枪,采用旋转枪机和定装枪弹。这种枪弹结构特殊,弹丸、起爆药和黑火药全部装在一个称做“Treibspeigel”的圆筒状纸弹壳中,但起爆药不是装在弹壳尾部,而是装在弹丸底面中间的。当扣动扳机后,弹簧的力量释放细长的击针,从枪机前端刺入弹膛内枪弹纸壳的底部,并一直向前直至刺到弹丸底部的起爆药并将其引爆,继而点燃纸壳内的黑火药。在枪机被打开以前,其击针后部的一个扳手必须要先行移动,然后才能旋转并向后打开枪机,装填下一发子弹,再将枪机推到位并旋转关闭弹膛。在击发之前,需要用手将击针后部的那个扳手竖起并向后旋转到待击位置。像所有的早期后膛装填步枪一样,德莱塞针发步枪发射时发射药气体从弹膛后方泄漏是不可避免的。
德莱塞针发步枪给普鲁士军队带来了技术和战术上的优势,在1864年与丹麦进行的普丹战争和为期7个星期的普鲁士-奥地利战争中,以及在德国统一的过程中,它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德莱塞步枪虽然在各方面都不及法国的M1866后膛步枪,但是在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中仍旧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