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郁金香(学名:Tulipa tianschanica Regel)是百合科郁金香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中亚山区以及中国大陆的新疆等地,是春季返青最早、生长发育最快的植物之一。天山郁金香不仅是很好的观赏植物,还可以作为青绿饲料给牲畜提供营养。

形态特征

天山郁金香是具鳞茎的多年生草本。植株通常矮小症,茎长10-15厘米;鳞茎直径1-2厘米;鳞茎皮黑褐色,薄革质,内面上部和基部有伏毛。叶3-4枚,条形或条状披针形,通常宽0.5-1.5厘米,彼此疏离或紧靠而似轮生,伸展或反曲,边缘平展或呈波状。

花常单朵顶生,黄色;花被片长25-35毫米,宽4-20毫米;外花被片背面有绿紫红色、紫绿色或黄绿色色彩,内花被片黄色;当花凋谢时,颜色通常变深,甚至外三片变成栗色,内三片变成淡红或淡红黄色,有时内花被片红色。

叶彼此紧靠而反曲。6枚雄蕊等长,花丝无毛,花丝中上部多少突然扩大,向基部逐渐变窄;几无花柱。蒴果卵圆形,种子扁平,近三角形。花期3-5月,果期5月。

分布范围

天山郁金香主要分布于中国新疆西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也有分布。

栖息环境

天山郁金香生长在天山北坡海拔600-1300米的低山丘陵。是蒿属、绢蒿属和绢蒿属、针茅羊茅、草原苔草草地型上早春时的主要伴生种。多生长在阳坡和谷地。为了抗旱,利用早春融雪水、湿润的土壤,天山郁金香生长在年降雨量250-350毫米,蒸发量大于年降雨量4-5倍的干旱地带,冬季可耐-20至30℃的低温。适宜生长的土壤为棕钙土、淡棕钙土及普通栗钙土,土壤板硬,多有碎石。

生活习性

天山郁金香3月底到4月上旬返青,迅速生长发育,中旬开花,5月中下旬种子成熟,到夏季干旱期来临,它已完成了生活史。秋、冬很少见到残株。天山郁金香的鳞茎深埋在地表以下10-15厘米处。是地下营养和繁殖器官,贮藏有大量的营养物质,依靠这些营养物质,供次年发育新枝和新叶。

用途

天山郁金香是很好的观赏植物,春季牧草返青后在一片碧绿的草地上,郁金香有的含苞待放,盛开着金黄色的花朵,清风一吹,摇头摆尾。把草原点缀得更加美丽。

此外,天山郁金香春季返青最早,生长发育最快,一天可长至1-2厘米。在早春草场牧草青黄不接时,给牲畜提供了青绿饲料。此时羊只在漫长的冬季啃食干草后,见到嫩绿的郁金香草芽。争先恐后的去抢食,郁金香的茎细叶嫩,柔软多汁,富含粗蛋白和粗脂肪,粗纤维少,适口性很高,各种牲畜喜食,绵羊最喜食,全株采食。

虽然植株矮小症、生长时间短、单株产量低,但在早春牧草青黄不接时,给牲畜提供了一定量的青绿饲料,羊只放牧后,对恢复体力,消除春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此,天山郁金香为优良饲用价值牧草。

近种区别

天山郁金香与伊犁郁金香(Tulipa iliensis Regel)相似。伊犁郁金香茎上部通常有密柔毛或疏毛,极少无毛。叶3-4枚,条形或条状披针形,彼此疏离或紧靠而似轮生,伸展或反曲,边缘平展或呈波状。内花被片黄色;而天山郁金香茎无毛;花丝中上部多少突然扩大,向基部逐渐变窄。此外,植株通常矮小症,茎长10-15厘米;有时内花被片红色;叶彼此紧靠而反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