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州,系南北朝至元代的地方行政区,大致相当于今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始设于北周建德三年(574年),时有置废,至明代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彻底裁撤,并入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
沿革
南北朝
北周建德三年(574年)设置施州、清江郡,治沙渠县(隋朝改名清江县,今湖北恩施市)。置飞鸟县,隋代开皇初年改为开夷县。
隋代
开皇初年,废清江郡。开皇五年置清江县。
大业初年,废施州。
唐代
贞观八年(634年)废业州,改建始县隶属施州。
乾元元年(758年)复设施州。
宋代
属夔州路。下辖清江郡,领清江、建始2县。下辖一些羁州,其中清江县有6:歌罗、永宁县、细沙、宁边、尖木、夷平(熙宁六年改永兴砦为夷平砦),元丰三年改永宁砦、置行廊、安确两个砦;建始县有连天砦。
元代
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并清江县入施州。
明代
洪武初年废。
洪武十四年(1381年)复置。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裁撤,并入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
历史大事记
崇宁年间(1102-1106年),施州蛮向文疆叛乱,施州通判恭孙诱降并斩杀之。
庆历五年(1045年),施州溪洞蛮西南夷龙以特向朝廷朝贡方物。
绍圣三年(1096年),置施州铸钱广积监。
端平三年(1236年),皇帝下诏修筑施州郡城及关隘六十多所。
开庆元年(1259年),施州知州谢昌元自备缗钱百万、米麦千石修筑郡城,受皇帝嘉奖升官一级。
地理
唐朝天宝领清江、建始县两个县,有3702户、16444人。位置在长安南2709里,至洛阳市2810里。宋代元丰年间户口19840户。
施州介于蛮夷之间,住民不知铁犁牛耕之便利,宋代时,施州通判李周开辟水田数千亩,并买来牛让屯戍的军官耕种,驻军赖此不曾断粮。
据曾公亮著《武经总要》记载,北宋时,施州有跌州五个:1、西高州,原名珍州,田氏世袭,北至尖木砦五日程;2、富州,向氏世袭刺史;3、顺州;4、奉化州;5、天赐州。砦十二个,有义军士丁砦将1200余人:
1、宁边砦。旧名暗利,天圣中赐今名,北至州三百里,西至五路溪口八蛮界,约五十里,南至安化州蛮界。
2、连天砦。西至州四百五十里,东南罗大砦、松木隘、曲木隘,入溪洞懿州路,南至蛮界二十里,又三十里至顺州。
3、尖木砦。东北至州二百里,七日程,砦城咸平中置,初,高州市蛮人抄掠汉界,乃置砦守之,溪洞贴息。
4、永宁砦。东北至州二百六十里。
5、静边砦。东北至州二百五十里,七日程,南,顺州;西,尖木砦,十五里。
6、施度砦。北至州二百二十五里,西南歌罗砦。
7、永兴砦。南控五路溪口,入天赐州界,控蛮夷五路溪口,北至州二百六十里。
8、歌罗砦。东至施度砦十五里,西南至永宁砦,西北至州二百四十五里。
9、细砂砦。北至州二百八十五里。
10、太平砦。北至州一百三十二里。
11、罗大砦。在建始县界,北至县四百七十三里。
12、支木隘,在建始县界,北至界二百七里。
另据《宋史》记载,施州清江郡清江县有六砦:歌罗、永宁、细沙、宁边、尖木、夷平,熙宁六年(1073年)五月裁撤永兴砦、设置夷平砦,元丰三年(1080年)七月废永宁砦,设置行廊砦、安确砦。
文化遗存
系第六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施州城址的重要内容,镌刻于南宋庚午年(1270年),是我国保存最早的完整记载西瓜种植的农事碑刻。位于恩施市舞阳坝街道周河村二台坪,背靠柳州城西门山梁。刻铭框高1.49米、宽1.1米,竖排阴刻10行,每行17字,共169字。碑文完整记载了宋代施州引种西瓜的时间、种类、引种路线、培植方法等内容。
碑文如下:“郡守秦将军到此栽养万桑、诸果园, 开修莲花池, 创立接客亭及种西瓜。西瓜有四种:内一种云头蝉儿瓜, 一种团西瓜, 一种细子儿, 名曰“御西瓜”, 此三种在淮南市种食八十余年矣;又一种回族瓜, 其身长大, 自庚子嘉熙北游带过种来。外香瓜、生瓜有数种, 咸淳五年在此试种, 种出多产, 满郡皆与支送, 其味甚加, 种亦遍及乡村。无书丹于此, 不可不知也。其瓜于二月尽, 则种, 须是三五次埯种, 恐雨不调。咸淳庚午孟春朐山秦◆伯玉谨记。”
译文如下:“(清江)郡守秦将军到这里栽培种植上万株桑树, 开辟很多果园, 种植各种瓜果, 修建莲花池, 新建接客亭,及种植西瓜。西瓜有四个品种:其中有一种叫云头蝉儿瓜, 一种团西瓜, 一种细籽儿的, 名叫“御西瓜” , 这三种
瓜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带已种植食用 80 多年了;还有一种回族瓜 , 它的瓜体又长又大, 自庚子嘉熙(1240)年从北方带种过来。另外, 还有香瓜、生瓜多种, 咸淳五年(1269)在这里试行种植, 种后产量很高, 满郡都予以赠送,味道十分香甜可口, 种植普及到各乡村。不在这里书丹记录, 这件事, 后人就无法知道。西瓜于二月底就开始挖坑播种, 需要经过三到五次的点种, 害怕雨水不调。咸淳庚午年孟春(1270 年 1 月)朐山秦伯玉郑重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