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石渡江之战,元至正十五年(1355)六月,元末农民起义军统帅朱元璋为打破元军围攻,完成使起义军转危为安的重大战略转移,决定发起采石渡江战役。时巢湖水军廖永安俞通海等以北洋水师千艘来附,朱元璋大喜,往抚其众。诸将请直取集庆之战(今南京),朱元璋认为:取集庆必自采石始,采石南北喉襟,得采石,金陵不攻自破。

战斗过程

六月二日,朱元璋率领徐达冯国用邵荣常遇春、廖永安等,统兵万余,战船千艘,自和州东渡大江,水军将领廖永安和朱元璋同船进发。战船借助风势,很快抵达采石江面。驻守采石的元兵大为惊骇,仓促应战。此时朱元璋的战船离江岸尚有三丈距离,一时无法登岸,正好常遇春的战舰飞速驶来。朱元璋令其杀上江岸,常遇春应声挺戈,脚踩矶石,一跃而上,余下将士蜂拥相随,迅速登上矶头,杀死元兵多半,一举占领采石。夺取采石后,朱元璋即刻挥师南下,直取太平(今当涂县)。在起义军的强大攻势下,太平守将弃城逃跑,起义军乘胜攻下太平城。六月六日,元兵分两路袭击太平,水路由元右丞阿鲁灰、中丞蛮子海牙等以巨舟横截采石江面,封锁姑溪河口,企图截断朱元璋回师历阳的后路;陆路则由地方附元势力陈野先和其将领康茂才带领的数万兵力,由北向南攻击太平城。在此情况下,朱元璋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先用计击败陈野先部,复派徐达邓愈汤和等出兵绕道对元军实行反包围,并设伏兵于襄城桥,形成前后夹击之势,致使陈野先腹背受敌,被俘投降,阿鲁灰、蛮子海牙等败退裕溪口。十二月,蛮子海牙等再次率舟师封锁采石江面,阻断南北交通,企图再次攻夺太平。至正十六年二月二十五日,朱元璋亲率常遇春冯国用俞通海廖永安等广设疑兵,分两头袭击蛮子海牙。战斗打响后,常遇春乘轻舟,直冲元军船队,将敌阵分割为二。俞通海指挥敢死队杀进元军水寨,朱元璋率众左右合击,纵火焚毁元军舰船,俘虏近万人,起义军大获全胜,蛮子海牙只身逃跑。

影响

朱元璋在采石和太平粉碎元军的水陆两路进攻后,得以集中精力攻打集庆之战。不久,朱元璋即攻下集庆,改集庆为应天府,为明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