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对峰,又称紫屏峰,是武夷山三十六名峰之一。该峰位于天柱峰之北,与隐屏峰隔溪相望。历史上,多位理学家曾在此地隐居,使得此地成为儒家学者聚集的地方。
历史沿革
晚对峰自宋代起便吸引了众多理学家前来隐居。南宋时期,著名大臣及理学家刘珙曾在峰麓建造了仰高堂,以示对孔子的敬仰之情。在岩壁上,可以看到朱熹所题的《九曲棹歌·五曲》以及明朝人的雕刻作品“高山仰止”。朱熹的学生熊禾也曾在峰麓建立洪源书堂,纪念前代学者。到了明清时期,龙溪游镳在这里建立了半石居,并最终安葬于此。清代乾隆,为了传承武夷山的理学传统,马负书的儿子在岩壁上刻下了父亲留下的“道南理窟”四字。此外,这里还保存着明代隐者陈省的题词“五曲”、“幼溪津”,以及后人复制的朱熹《九曲棹歌·五曲》等岩刻。
文化遗产
晚对峰及其周边地区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除了上述提到的历史建筑和岩刻外,这里还留存有多位历史人物的作品和遗迹。这些文化遗产不仅见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也为研究古代思想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参考资料
晚对峰 为武夷山三十六名峰之一,.抖音短视频.2024-11-22
武夷景区 · 五曲 · 晚对峰.美篇.2024-11-22
20210110一行四人高山仰止,五曲幼溪津,道南理窟,晚对峰半日游。.美篇.202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