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小曲,又称地摊秧歌,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地方戏曲艺术形式。它与古代的汉大曲、唐宋大曲有着一定的传承关系。这种艺术形式在天水地区的各个县份广为流传,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多样化的内容著称。
历史沿革
天水小曲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明朝时期,其发展在清朝达到了鼎盛阶段。这一艺术形式分为花腔和老腔两种类型,通常使用当地的民间方言进行演唱,且仅限于歌唱,没有对白。乐器方面,主要采用塞子(即碰铃)来敲击节奏,同时配合三弦琴的伴奏,或者使用锣鼓、镲、四片瓦等多种器乐进行演奏。目前保存的传统曲目包括《八仙庆寿》《荐诸葛》《白猿盗桃》等六十多部作品。
保护与发展
自1979年起,天水小曲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发展。秦安县秦剧团成功地将越剧改编的作品《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十里相送》一节进行了移植,受到了广泛的赞誉。此外,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之际,秦安县秦剧团还将传统的《双镯记》改编成了天水小曲的形式,重新搬上了舞台,获得了戏剧界同行的高度评价以及观众的一致好评。
参考资料
天水市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秦安小曲. 七里河融媒.2024-11-28
天水人的骄傲|一枝独秀展秦风,听非遗传承人高志堂的秦安小曲!.搜狐网.2024-11-28
风格独特的天水秦安小曲,民间艺术的“瑰宝”. 微游甘肃.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