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临失衡的地球》是美国前副总统艾伯特·戈尔于1992年首次出版的图书,由中央编译出版社于2012年7月发行。该书在2006年的再版中,增加了新的序言。

内容介绍

《濒临失衡的地球》一书为美国曾经的副总统戈尔·维达尔最初在1992年以精装形式出版,此后,又出版了简装本,但内容没有变化,直到2006年再版时,又添加了新的序言。出版之后的十几年来,作者所写的内容不仅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而且被随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所证实,说明作者对地球环境遭受破坏的见识、分析和对策是可信的、科学的。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如今,这个“火”的影响力已经能够跨越国界,而影响到了全世界,日本地震和海啸造成的影响就是明证。对地球遭受的破坏,我们再不能以“事不关己”为由而“高高挂起”了。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后代的子孙,我们迫切需要全人类共同关注人类生存的环境,并朝改善环境这一个方向去努力。否则,破坏地球、破坏环境,人类就是在自掘坟墓。

本书不仅具有探求意义上的学术性,也具有阅读意义上的趣味性,是介于学术和大众读物之间的出版物。

作者介绍

艾伯特?阿诺?艾伯特·戈尔(Albert  Gore,1948年3月31日-)曾于1993年至2001年间在比尔威廉·克林顿当选美国总统时担任美国第四十五任副总统。其后他成为一名国际上著名的环境学家,由于在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上的贡献受到国际上的肯定,因而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共同获得了2007年度诺贝尔和平奖

戈尔在推动克林顿签署《京都议定书》时,时任得克萨斯州州长的乔治?布什坚决抨击,并对美国中西部产生了严重影响。美国国会讨论时,该议定书未得到一票支持。但是,艾伯特·戈尔最终推动并促成了它在美国的签订。

2006年,他推出了自己参与制作和演出的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主要讲述了工业化对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生存的影响。此片在西方国家引起巨大回响,并获得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纪录片与最佳电影歌曲奖。

【译者简介】

陈嘉映,当代著名哲学家。1977年后先后就读北京大学西语系与外国哲学研究所。1981年留校任教。1983年赴美留学,获博士学位。1993年回国,重返北大任教。2002年转往华东师范大学任教,2008年转入首都师范大学任教。专著及论文集有《海德格尔哲学概论》、《语言哲学》、《无法还原的象》、《哲学科学常识》、《说理》等,译著有《存在与时间》、《哲学研究》等。

作品目录

羽毛丛书版序言

导论

第一部分  失衡的危险

第一章 沙漠驻舟

第二章 人类未来投下的阴影

第三章 气候与人类文明:简短的历史回顾?

第四章  佛祖的呼吸?

第五章 一旦水竭井枯

第六章?切肤之痛?

第七章 匮乏的种子?

第八章 洒满垃圾的荒原

第二部分  寻求平衡

第九章  自我管理

第十章  生态经济学:真相与后果

第十一章 人如其技其器

第十二章 机能失调的文明

第十三章    精神上的环保主义

第三部分   获取平衡

第十四章    新的共同目标

第十五章 全球环境马歇尔计划

结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