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中国第六届全国运动会,是国民党政府逃往台湾省前举行的最后一届运动会,组织工作涣散、闹剧频出。由于赛会经费不足,许多运动员不得不食、宿自理。运动场因施工质量低劣,事故不断,田径场一天内有三处塌陷,造成80多人受伤。比赛中,男排、女排和足球均判出三个冠军。男子网球双打也判了并列冠军。

运动会简介

中国国民党政府举办的全国性赛事。1935年10月10-20日在上海江湾体育场举行。各 省、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及华侨团体共38个单位参加。参赛男女运动员共2700多人。比赛项目有男子组有田赛、径赛、全能(五项、十项)、游泳、篮球、排球、网球、棒球和武术;女子组有田径、游泳、篮球、排球、网球、垒球和武术。另有举重、跳水、竞走、马球、小足球、蒙古摔跤、自行车等项目表演。这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执行了教育部颁布的“全国运动大会举行办法”,各项工作初步规范化。这届运动会仍以上海足球队成绩最优。

运动会开幕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运动会于民国24年(1935年)10月10~20日在新落成的上海市体育场(江湾体育场)举行。

这是首次按照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的《全国运动大会举行办 法》举办的全国运动会,运动的比赛规则、参赛办法均比历届规范。参加这届运动会的有全国34个省、市及菲律宾、马来亚、爪哇华侨共38个代表队,2700多名成员。上海代表队阵容最大,有223人。比赛项目设男子田赛、径赛、全能、游泳、篮球、排球、足球、网球、棒球、国术(武术);女子田径、游泳、篮球、排球、网球、垒球、国术。其中,国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中是首次设立锦标。大会还设举重、入水(跳水)、竞走、马球、小足球、蒙古摔跤、自行车等表演项目。

1935年10月10日,开幕式在蒙蒙细雨中启幕。上海市3000多名小学生表演了太极拳操,各代表团选手由乐队前导入场并绕场一周。当东北五省选手身着黑色孝服,手挚象征关外黑山白水的黑白旗人场时,数万名观众,无不动容。

这届全运会打破19项全国纪录,其中田径11项,游泳8项。在破纪录选手中尤以男子百米辽宁省刘长春(10.8秒)和撑竿跳高上海符保卢(3.90米)成绩最佳。上海代表队夺得这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的总锦标。(上海代表队成绩情况参见“参加运动会”章)。

参加大会工作的各类人员达500人,参观者每日不下10万人,维持大会秩序的交通警逾1500人,是旧中国体育史上一次空前的盛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