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1324年-1381年),字资善,祥符(今开封市)人,后徙居颍川。元末时期,他曾担任山东行省左丞,守莱州市。1367年(吴元年)十二月,大将军徐达北伐至益都,安然遣理问李荣及福山等县官,奉图籍来降,率众归附明朝。

洪武元年(1368年),他被授予起居注,后转任给事中,升为山东行省参知政事。洪武三年(1370年),被召为工部尚书,开始主持国家的工程建设和水利事务。洪武五年(1372年),出任河南行省参知政事,负责地方政务。在任期间,他抚绥流亡,将俸禄用于公用,得到了朱元璋的赞赏。洪武八年(1375年),黄河在开封大黄寺决堤,安然被诏命组织民夫三万余人堵塞决口,成功完成了治河任务。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省为布政使司,安然升任浙江省布政使,负责浙江地区的政务和财政。洪武十二年(1379年),被召回京,担任御史台右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洪武十三年(1380年),迁任左御史中丞,成为朝廷的重要监察官员。同年,胡惟庸案发,朱元璋废除丞相一职,并设置四辅官制度。洪武十四年(1381年),他被召为四辅官,参与朝廷的决策和议政。但在八月二十八日病逝,享年五十八岁。朱元璋为了表达对他的敬意,亲自制作文祭祀他,《明史·列传25  安然》。

人物生平

安然(1324—1381)本祥符(开封市)人,后徙居阜阳市(安徽阜阳)。元季以左丞守莱州市

明兵下山东省,率众归附。累官山东参政。

抚绥流移,俸余悉给公用,帝闻而嘉之。

洪武二年,召为工部尚书(正二品),出为河南省参政,历浙江省布政使,入为御史台右大夫。

十三年改左中丞,坐事免。

未几,召为四辅官。

先是,胡惟庸谋反伏诛,帝以历代丞相多擅权,遂罢中书省,分其职于六部。

既又念密勿论思不可无人,乃建四辅官,以四时为号,诏天下举贤才。

户部尚书范敏荐耆儒王本、杜佑、龚,杜斅、赵民望、吴源等。

召至,告于太庙,以本、佑、龚斅为礼部尚书;杜斅、民望、源为夏官。秋、冬阙,命本等摄之。

都督次,屡赐敕谕,隆以坐论之礼,命协赞政事,均调四时。

立冬,朔风酿寒。帝以为顺冬令,乃本等功,赐敕嘉勉。

又月分三旬,人各司之,以雨暘时若,验其称职与否。

刑官议狱,四辅及谏院覆核奏行,有疑,四辅官封驳。

居无何,斅等四人相继致仕,召然代之。

本后坐事诛。诸人皆老儒,起田家,惇朴无他长。独然久历中外,练达庶务,眷注特隆。

十四年八月卒。

帝念然来归之诚,亲制文祭之。

继然为四辅者,李干、何显周。

干出为知府,佑、显周俱罢去,是官遂废不复设。

政治功绩

安然在治水方面也有显著贡献。洪武五年(1372年),他任河南行省参政时,成功疏导了蔡河,解决了漕运问题。洪武八年(1375年),黄河决口开封大黄寺堤百余丈,安然奉命组织民夫三万余人堵塞决口,展现了出色的组织和领导能力。

去世与哀荣

洪武十四年(1381年)八月,安然在“四辅官”任上去世。朱元璋感念其干练和归顺之诚,亲自为他撰写祭文,并给予高规格的哀荣。

参考资料

水德祠治水名人录 | 安然治河那些事.开封网.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