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乐金刚又称上乐金刚,梵语称Cakrasamvara,藏语称"登巧",蒙古语称"德穆钦格",是藏密五大本尊之一,藏密无上瑜伽部母续修习的重要本尊,是三世诸佛的金刚身、语、意所依,是诸佛功德的总集代表,也是藏密无上瑜伽修法中尊奉的五大本尊之一。

胜乐金刚的形象复杂,有一面二臂、一面六臂和四面十二臂等。以四面十二臂为例,四面颜色各异;身青色,四面各皆三目,能观过去、现在和未来;头戴骷髅冠,以半月为饰,表示他能给人带来幸福;下着虎皮裙,有十二只手臂手象征克服十二种缘起的方法。主臂环抱明妃金刚亥母,同时分持金刚杆、金刚铃,其他各手伸向两侧,手中持有法器。呈舞立姿势站在莲台上。其中一左臂张骷髅仗,是胜乐金刚重要标识。

胜乐属于母续法,胜乐也被尊称为母续之王,为亿万空行总主。喝举派僧人最重视此尊的修法。藏传其他教派高僧如宗喀巴、三世章嘉国师很重视此尊的修习。

简介

“金刚”为密宗术语,梵音为“跋折罗”,意为金刚。即为金属中最精最坚之金刚石,《三藏法教》称:“金刚者,金中最刚,面部恐怖的护法神”。蒙古语统称为“当讫希德”,护法神是护卫佛法的神灵。神、鬼等皆属无色界,他们可以施益于众生,亦可伤害众生,并且具有非凡的神通。这些护法神皆由释迦牟尼佛或其它高僧大德所收服,立誓顺从佛法,护卫佛法,护卫修习奉行佛法的人,使其免受内外而来的灾难,最为常见的是大威德金刚、六臂玛哈嘎拉、吉祥天母、财神毗沙门天王、降阎魔尊、时轮金刚、密集金刚、胜乐金刚、喜金刚等。

胜乐金刚又称上乐金刚,藏语称"登巧",蒙古语称"德穆钦格",是藏密无上瑜伽部母续的本尊,是三世诸佛的金刚身、语、意所依,是诸佛功德的总集代表,也是藏密无上瑜伽修法中尊奉的五大本尊之一,故称为总集轮。在无上瑜伽密法法系中,格鲁派最注重的是胜乐、密集和大威德三尊。胜乐属于母续法,胜乐也被尊称为母续之王,为亿万空行总主。

胜乐金刚的影响很广,喝举派僧人最重视此尊的修法。藏传其他教派高僧如宗喀巴章嘉·若贝多杰国师很重视此尊的修习。三世章嘉曾把此尊修法传授给清爱新觉罗·弘历,乾隆皇帝还专门在承德市普宁寺修建了一个巨大的胜乐金刚坛城。

全身特征

胜乐金刚的形象十分复杂,呈站立姿势,头戴5人头骨冠,足下有莲花座。有4面脸,分为白、黄、红、蓝各色,每脸有3目,有12臂,主臂左手持金刚铃,右手持金刚杵,两手同时拥抱明妃金刚亥母(多吉帕姆),其余各手伸向两侧,手中持斧、月形刀、戟、骷髅杖、金刚索、金刚钩、活人头等法器。裸体,右脚踏一伏首趴身的恐怖男者玛哈得瓦神。该神有4手臂,各持法器。左脚踏一仰面躺着的女者(时间符号女),此女也有持着法器的4手。他拥护着的明妃金刚亥母,1面2臂,面呈红色,有3只眼,戴骷髅冠。两手皆持物,右手拿月形刀,左手拿人头骨碗,碗内盛满血。左腿伸,与主尊右腿并齐,右腿则盘于主尊腰间。

《西藏大藏经》中记载的胜乐金刚像有一面二臂、四面十二臂、三面六臂等多种形式,其中以四面十二臂像为最多。明妃金刚亥母一般是一面二臂,但三面六臂胜乐金刚的明妃亦是三面六臂。三面六臂胜乐金刚像虽不多见,但又有几种形式。成书于约9世纪的《上乐金刚根本续》之注疏《吉祥胜乐律生大续王》(Saṃvarodaya-tantra)中记述有三面六臂像的尊形,即身青黑色,三面为青、白、赤,展右,右足踏怖畏神威罗瓦、左足踏明妃黑夜女神。六臂的二主臂右手持金刚杵、左手持金刚铃,结金刚吽迦罗印交于明妃身后。次二手举握象皮,余二手右手持鼗鼓,左手持骷髅杖和嘎巴拉。发髻上饰骷髅和半月,头顶戴磨杵。尊像持物中举握象皮、持嘎巴拉碗。在略晚的《续部总集》(rGyud sde kun btus)中,以三面六臂像为主尊的胜乐金刚曼荼罗有三种,主尊尊形各不相同,但皆持象皮。

以四面十二臂为例,胜乐金刚的四面颜色各异,居中蓝色,左边白色,右边红色,后面黄色;身青色,四面各皆三目,头戴骷髅冠,以半月为饰,下着虎皮裙,有十二只手臂。主臂环抱明妃金刚亥母,同时分持金刚杆、金刚铃,其他各手伸向两侧,手中持有法器。呈舞立姿势站在莲台上。其中一左臂张骷髅仗,是胜乐金刚重要标识。

金刚乘密法

金刚乘密法又分四续部。事部,行部,瑜伽部属于密法的外围,故称外三部密法、无上瑜伽部是密法的核心,故称内密。内密即无上密、又分父续部、母续部、无二续部。以修幻身成就为主者为父续,以修光明大乐智慧成就为主者为母续,大乐与智慧相合不离者为无二续。

胜乐属于母续法,最初由释迦牟尼佛将此法系所有灌顶、密续以及修持引导、口诀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秘密主——金刚手菩萨。传承二十八代到宗喀巴,再十四代后到七世班禅喇嘛经师雍增·耶喜坚赞。

胜乐续产生的因缘

佛陀在何时说胜乐续,有几种说法、但主要以宗喀巴大师的考证为主,宗喀巴大师以《空行海续》为依据,说在末法时,由金刚亥母与金刚手菩萨请佛说胜乐续。说此续的因缘是:湿婆夫妇居于须弥山顶,其部下天神食香、夜叉罗刹、龙神、修罗等占据南瞻部洲二十四个胜地、危害众生,无恶不作,因而要请佛开示,震慑降服湿婆及其部众。当时佛陀接受金刚亥母和金刚手菩萨的请求,在须弥山顶化现为胜乐威猛相,把湿婆夫妇踩在脚下,并夺取其新月标志做头饰,五方佛所献二十四位菩萨化现为二十四地天神等形象,降服了湿婆部众,消除了湿婆神对世间众生造成的灾害。

为了救护众生,接受诸佛之请求,胜乐永住须弥山顶、用四面观照四大部洲,菩萨众永住二十四胜地,度化众生。

奉修持胜乐金刚的功德

奉修持胜乐金刚有如下功德:

供清净了一切众生身、语、意的细分业障:得诸佛之功德加持和句义灌顶;堪能成就佛之功德;开显平等性智;速证佛之自性身。

胜乐金刚的明妃金刚亥母

胜乐金刚的明妃叫金刚亥母,藏文名为多吉帕姆,是一位女性神祇,在藏传佛教噶举派中,她为女性本尊之首。一面二臂,面呈红色,表示爱慕、热烈之情。有三只眼,戴骷髅冠。两手皆持物,右手拿月形刀,左手拿人头骨碗,碗内盛满血,献与本尊。她的两腿姿势很特别、左腿伸、与主尊右腿并齐,右腿盘在主尊腰间,这也是辩别这一本尊的重要依据。此外,头侧长有一猪首是她重要的身份标志。

根据传说,因其对有情众生特具悲心,行者如修习此法可速得加特,所以噶举派、宁玛派主修的空行母都为金刚亥母。大空胜乐金刚亥母密智行法为修拙火之根本大法。金刚亥母对有情众生特具悲心,行者如修习此法可速得加持,于修上师相应法时自观为亥母,能迅速生起相应。空行母对修密的行者而言,可分为两类:一为出世间空行,一为世俗空行。金刚亥母是出世间空行,是空乐的根本,一切成就根本之源。先修得空行相应,然后再修习本尊双运法极容易成就。

修持金刚亥母主要有如下几种功德:净除烦恼显俱生智;调柔气脉证无死果;降伏魔仇摄十法界。十法界指的是四圣和六凡:四圣是指佛、菩萨、缘觉、声闻四种圣者的果位.乃圣者之悟界;六凡则指天、人、修罗、畜生、饿鬼及地狱等六界,为凡夫之迷界,亦即六道轮回的世界。乐空俱生智:乐是心,空是境,心境是统一的,故名俱生、由迷致沦为二分(二取)。若用甚深方便,则能引发引此智。

此智能断隐藏在身心深处之八十种自性分别业风,彻断生死之根,故说乐空见为拔毒之见。

胜乐金刚与其他金刚的区别

在众多的佛造像中区分胜乐金刚,必须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以上参考:

相关记载

《胜乐根本续》

《胜乐本续》《胜乐根本续》为佛教密宗的一部重要经典,藏传佛教将之归类于无上瑜伽部母续,认为它是该部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此经大约成书于公元八世纪初。

胜乐金刚的形成略晚于喜金刚,其根本经典《上乐根本续》(Cakrasaṃvaratantra)大约成书于8世纪初,10~13世纪在印度广为弘传。《上乐根本续》不是一个单一的经典,是数种特罗的总称,《西藏大藏经》中有四十余种根本续分类于上乐部。胜乐金刚像有一面二臂、四面十二臂、三面六臂等多种形式,其中以四面十二臂像为最多。明妃金刚亥母一般是一面二臂,但三面六臂胜乐金刚的明妃亦是三面六臂。

胜乐根本续》不仅文本重要,胜乐系的修行活动也是流传千年,绵延不绝,其相关的大量经籍及其实践活动至今仍在尼泊尔的尼婆利(Nevari)佛教徒以及藏传佛教的三个主要派别———萨迦、噶举、格鲁教派中得到传承。历史上,自该经问世以来,十世纪至十三世纪晚期,它在印度广为传弘。胜乐教法不仅曾在北印度流行,它甚至远播斯里兰卡。公元1400 年左右,天护编了一部斯里兰卡史书《集异门论》(Nikaya—sangraha),该书列出由无畏山寺派研习的34部怛特罗经籍。这些经籍不仅包括《胜乐怛特罗》,而且还包括胜乐系的其他典籍,如Herukadbhuta Tantra,大约等同于《噜迦现生续》(Herukabhyudaya Tantra) 。列出的经籍中还有一部名为《一切诸佛怛特罗》(Sarvabuddha Tantra),似为《空行母网律仪》(Sarvabuddhasamayoga,全称:Sarvabuddhasamayogadakinijalasamvara—nama—uttaratantra)。

在古代,《胜乐根本续》不仅被译作藏语,而且以藏语为媒介,又被译为蒙古语。因藏文大藏经有蒙文全译本,故蒙文大藏经也收录了与胜乐相关的一系列经籍文献。此外,现代之前还有一些与胜乐系有关的维吾尔语残本。1976年,学者格奥尔格·卡拉(Georg Kara)与彼得·齐梅(Peter Zieme)在柏林出版了一部有关胜乐曼荼罗禅修的维吾尔语文本的校勘以及德译本,此本显然译自萨迦派的一部藏语本,但并非全本。1984年,美国学者克里斯托弗·贝克威斯(Christopher Beckwith)发表了一部元朝佛教怛特罗集的内容,据称为孛儿只斤·忽必烈帝师八思巴(1235~1280)所著。这部集子名为《大乘要道密集》,似乎是一批藏文佛典的汉译本。其中的第二部经文名为《依吉祥上乐轮方便智慧双运道玄义卷》。这部集子保存于台湾,自1962~1981年间共出版三次。当代还有一部《胜乐根本续》的汉译本,名为《胜乐略续》(母续续王),由宝法称·仁钦曲札译自藏译本,台湾盘逸有限公司1997年出版。不过,是否有现代之前的完整的汉译本,尚未有确凿的证据。

关于胜乐系经籍西方语言的译本和校勘本,最早的一部,当属1919年伦敦出版的锡金学者卡齐·达瓦·桑杜(Ka-zi Dawa-Samdup)所著的一种藏文英译本,名为Shrichakrasambhara Tantra,收入阿瑟·阿瓦隆(Arthur Avalon)主编的秘典丛书,但它并非《胜乐根本续》的译本,而是关于胜乐金刚仪轨的书籍。2002年,英国女学者伊丽莎白·英格利希( Elizabeth English)翻译了一个以女神金刚亥母为中心的重要成就法(sadhana)或者禅修经文,该女神为《胜乐根本续》的中心女神,也是金刚亥母崇拜之教派的中心人物。当代学者的译本还有戴维·格雷(David B.Gray)2007年出版的《胜乐根本续》英译本,名为The Cakrasamvara Tantra(The Discourse of Sri Heruka)(Sriherukabhidhana)—A Study and Annotated Translation,由哥伦比亚大学美国佛教研究所等出版。此外,印度2002年出版了《胜乐根本续》以及婆和婆吒的一部注疏的天成体校勘本,主要校勘者为格西·阿旺·桑吞( Geshe Ngawang Samten)等,序言、注释等皆使用印地语,另外还附有达赖喇嘛的藏文序言。此书收入佛经珍本丛书(Rare Buddhist Texts Series) ,编号为26号,由瓦拉纳西高级藏学中心研究所的佛经珍本丛书研究室发表。

2005年,拙著《〈胜乐轮经〉及其注疏解读》出版,这也是关于《胜乐根本续》及其一部注疏的著作。

《吉祥遍至口合本续》

《吉祥遍至口合本续》藏文原本之异译本依然存在, 它即是藏文Yang d ag p ar sby or ba z hes by a bapi r gy ud chen p o ( S amp uta-nÅma-mahÅtantr a, 译言《吉祥真实相应本续》,见于《西藏文大藏经》北京版第26 号, 德格版第381号) 。这是一部有关喜金刚和胜乐金刚修法的著名密宗经典,元译《三菩提》,或曰《三莫怛本续》。此怛特罗之内容包括男女双修等密法,为萨思迦/ 道果法0 (lam pbr as ) 的根本所依,故特别为萨思迦派上师所重,于《大乘要道密集》中,它曾被多处引用。

《密宗道次第广论》

《密宗道次第广论》是宗喀巴的一部重要密法著作。这部著作所阐述的密法理论和修行实践是藏传佛教密法(简称藏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菩提道次第广论》在教理上以大乘中观应成派理论为基点,在修行实践上以坛城、灌顶、本尊、咒语、仪轨等为主线,以发心、慈悲心和菩提心为修密法的基础,且对密法进行了多方面的系统阐述和发挥。

宗喀巴在《密宗道次第广论》中见到了胜乐金刚的修行。胜乐金刚的本尊是三世诸佛的金刚身、语、意所依。修行它能清净一切众生身、语、意的细分业障。宗喀巴指出,古印度大班智达金刚铃论师将胜乐金刚圆满次第分为自加持次第、羯磨金刚次第、满磨尼次第、焰楞达惹(持然)次第、不思议次第等五次第修行。通过前四次第渐次修行,便能成就无二智身。 通过第五次第修持,从不思议光明中现起幻身,或者叫作如幻天身,此天身是无二双运

藏传佛教胜乐金刚双身62尊曼荼罗文本传承系统

西藏自治区后弘期各类密续被大量引进,由于流派的不同,作为宗教仪轨的胜乐金刚双身62尊曼荼罗之依据来源也各不相同,有的依据《胜乐根本续》,有的根据《胜乐根本续》之解说续,还有的根据当时流行的仪轨进行新的组合。胜乐金刚双身62 尊曼荼罗的藏文文献在藏传佛教晚期集大成的曼荼罗成就法汇编《续部总集》中主要有以下几种传承体系:

以上参考:

鲁伊巴传承的胜乐金刚双身62尊曼荼罗仪轨文献篇幅相对较长,对曼荼罗的结构、形态、功能到各神祇的细部特征与含义均有详细记载。无畏生护传承的胜乐金刚双身62尊曼荼罗仪轨文献虽也对曼荼罗的内容与神祇的特征有所描述,但篇幅相对较短,更像是一个繁杂仪轨的简化版本。参照同样为无畏生护所撰写的《究竟瑜伽鬘Niṣpannayogāvalī》与《金刚鬘Vajrāvilī》等文本,可知目前还不能通过文本的简、繁程度来推断文本形成的时间顺序,因此无畏生护传承的成就法其是否有一个更为详尽的梵、藏文文本还有待学界考察。

象征意义

胜乐金刚的造型很复杂,全身特征都有象征意义:

足下有莲花,表示出离尘世;莲花上有太阳,象征光明普照一切,遍知一切;四面表示增益、息灾、敬爱、降伏四种事业和功德;每面的三只眼睛,表示他能观照过去、现在和未来;头上的人骨冠,表示他无常和勇武;头上的新月,表示他能给人带来幸福;头顶的双金刚,表示他的方法和智慧双成;腰围虎皮,象征无畏和勇猛;五十人骨串成的念珠,表示佛教全部经典典;十二只手,象征十二种缘起的方法;主臂两手交叉,持金刚铃和金刚杵,表示悲智双运。其全身裸体,象征佛教所说的“清净无染”,右手上扬,挥舞着弯月刀,以示斩断无明欲望之苦。

藏人文化网CEO旺秀才丹认为胜乐佛身代表佛位七支金刚身,四面代表四无量心,佛身青色象征性空,明妃红色代表大悲心,双身拥抱象征大悲心与空慧相合不离,十二只手代表十二因缘,双足代表真俗二谛,脚踏自在天与时间女神,象征处于超越世间和寂灭两极。头饰五只骷髅代表五方佛,手饰,项珠,衣裙等象征六度等道位和果位无量功德。

参考资料

在衰七雨华阁四层中龛所供唐卡- 佛名.故宫博物院.2023-11-22

藏传佛教密宗神像赏析.藏地阳光.2023-11-22

上乐金刚像.故宫博物院.2023-11-22

《从“物”的角度解析曼荼罗曼荼罗图像的构造、形成与功能》.故宫博物院.2023-11-22

藏传佛教胜乐金刚的艺术特性.凤凰网佛教.2023-11-22

Sina Visitor System.微博搜索.2023-11-22

藏族诗人旺秀才丹的“互联网计划”.中国新闻网.2023-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