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 TCD)是用超声多普勒效应来检测颅内脑底主要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及血流生理参数的一项无创性的脑血管疾病检查方法,国外于1982年由挪威Aaslid等首推,国内于1988年陆续引进。
仪器简介
发展简史
1918发现超声波。
50年代涉足医学领域。
1965宫崎测定颈部血管的血流速度。
1966拉什莫尔建立脉冲多普勒仪,可定位。
1982挪威人Aaslid脉冲低频超声+适当颅窗,建立了经颅多普勒(TCD),如今已发展到第四代,可进行微栓子监测。
功能
由于颅骨较厚,阻碍了超声波的穿透,过去的多普勒超声只能探测颅外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能穿透颅骨较薄处及自然孔道,获取颅底主要动脉的多普勒回声信号。它可探测到的血管主要有:
ICA:颈内动脉颅内段
CS:颈内动脉虹吸部
MCA:大脑中动脉
ACA:大脑前动脉
PCA:大脑后动脉
ACOA:前交通动脉
PCOA:后交通动脉
OA:眼动脉
VA:椎动脉
BA:基底动脉
PICA:小脑后下动脉
TCD技术摒弃了传统的脑血流图的不准确性和脑血管造影的有创伤性,同时为CT、MRI等现代影像技术提供了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教,成为影像诊断的重要佐证,可为脑血管病的诊断、监测、治疗提供参考信息,并对能引起脑血液动力学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
应用
1、常规检查项目
脑动脉狭窄与闭塞的诊断及侧枝代偿的判断
脑血流微栓子监测
CEA术中/CAS监测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动脉痉挛的监测
发泡实验
2、科研应用
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的监测
现状
经颅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color-coded duplex sonography,TCCS)是用低频探头显示脑实质二维结构、结合彩色多普勒CDFI及频谱多普勒PW等显示颅内血管及血流速度的一种直观而有效的诊断工具,能用来评价颅内血管、脑实质及颅骨结构,还能直接检测颅内脑底主要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较敏感地反映脑血管的功能状态,是一种可靠的、可重复的、价廉的、可以作为诊断和预测疗效的脑血流改变的重要工具。TCCS可通过直观的方式选择目标血管,测量颅内各主要血管的血流速度。如今采用TCCS方法研究抑郁症等精神性疾病脑功能改变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引入到国内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以手工搜索为主。手动操作存在的问题是重复性差,对操作者的要求较高,并且难以实现对病人的长时间监护。针对上述情况,有学者开始寻找一种可便于实现自动化操作的脑血流检测与监护系统。
评价
血流速度
血流速度反映脑动脉管腔大小及血流量。血流量一定时血流速度与管腔大小成反比例,当管腔严重狭窄(90%)或完全梗阻时,血流速度下降,个体间各值可有很大变异,但个体内差异很小,且左右基本对称,如两侧相差很大可认为异常。由于颅骨太厚,脑供血不足,血流本身信号弱及操作技术等原因,可有部分血管不能被探出,此类情况不能贸然诊为血管阻塞或发育不良。
脉冲指数
(PI)
反映脑血管外周阻力的大小,PI值越大,脑血管外周阻力越大,反之则阻力越小。
音频频谱
反映脑血管局部的血流状态。
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标准。
参考资料
经颅多普勒.www.viptijian.com.2017-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