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757年),本名李泽,陇西郡成纪县(今秦安县)人,李隆基的第十六个儿子,李亨李亨的弟弟,母亲为郭顺仪,开元十三年(725)被封为永王。

李璘生母早逝,由其皇兄李亨抚养长大。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任命李璘为山南节度使,但仅是遥领而已,并非真的赴任。直到长安陷落,唐玄宗仓皇逃蜀,走到汉中市,李璘才真正赴任。此时的唐玄宗并不清楚太子李亨已经在灵武登基,他认为自己坐镇蜀地指挥全国平叛,肯定会因消息滞后而贻误战机。诸子赴任节度使当然提高了各地抗击叛军的主动性和机动性,但无疑也加大了诸侯割据的风险性。李璘被任命为山南东路、岭南、黔中郡江南西路四道节度使,江陵郡(今湖北荆州)大都督,坐镇江陵。李璘按照李隆基分置制诏的意图,迅速成长为长江流域一支巨大的政治力量,这对于新登基的李亨来说,是巨大的威胁。李亨命令李璘回到成都市侍奉玄宗,被李璘拒绝。李璘没有听从唐肃宗的调派回到四川省,于是李亨就任命高适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带军讨伐李璘。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永王李璘的军队就被消灭了,李璘也被杀死。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李璘,初名李泽,唐玄宗李隆基第十六子,其母顺仪郭氏,是剑南节度使、尚书郭虚己之妹。幼年失去母亲,由其异母兄李亨亲自抚养。李亨亲爱有加,常常把李璘抱在怀中同睡。李璘年长后,聪明好学,容貌很丑,颈偏而不能正面看人。

封王授官

开元十三年(725年)三月,受封永王。

开元十五年(727年),遥领荆州大都督

开元二十年(732年)七月,加开府仪同三司。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二月二十日,改名李璘。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在范阳造反。同年十二月十五日,李隆基任命李璘为山南节度使。

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跟随唐玄宗逃往蜀地。七月,皇兄李亨在灵武登基称帝,是为唐肃宗,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七月十五日,唐玄宗行至汉中郡后,诏令诸子分领天下节度使。谏议大夫高适进谏说不可行,唐玄宗没有听从,便任命李璘为山南东路、岭南、黔中郡江南西路四道节度使,江陵郡大都督,坐镇江陵,并以少府监窦昭(一作窦绍)作为副使,即日前往镇所。同月,李璘行至襄阳市。九月,李璘到达江陵,招募数万勇士为兵,任意补设郎官御史等官职。

谋乱被杀

至德元年(756年)十一月,唐肃宗得知后,下敕让李璘前往蜀地朝见李隆基,他不听。江陵长史李岘以有病为名辞别李璘奔赴唐肃宗那里,唐肃宗召来高适与他一同商讨计策。高适陈说江东的形势,并分析说李璘必败。十二月,唐肃宗设置淮南节度使,管辖扬州市等十二郡,任命高适为节度使。又设置淮南西道节度使,管辖汝南等五郡,任命来为节度使。让他们与江东节度使韦陟共同对付李璘。

至德元年(756年)十二月,擅自率领水军东巡,沿着长江而下,派带甲士兵五千人直奔广陵,以浑惟明、季广琛、高仙琦为将领,军势浩大,但还没有显露出割据一方的图谋。适逢会稽郡知府、江南东路采访使李希言写信给李璘,责问他擅自发兵东下的意图。大怒,于是就分兵派遣部将浑惟明在吴郡袭击李希言,季广琛在广陵袭击广陵长史、淮南采访使李成式。率兵进至当涂县,李希言已屯兵丹阳市,派遣部将元景曜与丹徒区太守阎敬之率兵抵挡,李成式也派部将李承庆率军迎击。先前李亨因李璘不奉诏,派宦官廷瑶、段乔福等与李成式策划招抚劝喻他。当时河北省招讨判官、司虞郎中李铣在广陵,有一千余人马。啖廷瑶邀李铣屯兵扬子津,李成式则派裴戎带扬州市兵三千戍守瓜步洲伊娄。李希言部将元景曜、李成式部将李神庆并以其众投降李璘,将阎敬之斩首示众,江、淮地区大为震动。高适来瑱韦陟会合于安陆,结盟誓师讨伐李璘。

至德二年(757年)二月二十日,裴戎到达瓜步洲后,广树旗帜,大阅士兵。与李登上城墙远望,面有惧色。季广琛知事情不能成功,对诸将说:“与诸公随从永王难道想反叛么?太上皇流离转徙,道路不通,而诸子中没有比永王更贤能的。如果总领江淮精锐之兵,直驱雍、洛,大功可成。现在不这样,让我等名列叛逆,让后代怎么说呢?”众人同意,便割臂为盟。当日,浑惟明奔往江宁,冯季康、康谦奔往扬州市的白沙,季广琛带领步兵六千逃奔广陵。李璘派骑兵追随其后,季广琛说:“我感谢大王,故不忍决战,只是逃命归国而已。如果再逼我,将决一死战。”追者停止,这才离开。

当夜,李铣列阵于江北,夜燃火把,人持两炬,影乱水中,观测者以双倍相告,李璘军也举火把相应。他怀疑朝廷兵马已渡江,带着儿女和部下逃走。天亮后发现有诈,再进城备好舟,让李偒驱众直奔晋陵县。间谍告诉说:“永王已逃跑!”李成式率兵前进,召募敢死勇士赵侃、库狄、赵连城等共二十人,先锋到新丰后,李璘使李偒、高仙琦迎击。李铣与李成式合成阵势,张左右翼,射中李偒肩部,其军便败。高仙琦与李璘奔往鄱阳县,鄱阳司马闭城不纳。大怒,火烧城门进去,取库里兵器,夺取余干县,将南逃岭外。江西省采访使皇甫追兵赶上他,战于大庾岭,他中箭被擒,皇甫侁将他杀死(一说中箭而死)。李偒也被乱兵所杀,高仙琦逃走。

未败时,太上皇发出文:“降李璘为庶人,迁于房陵。”死后,皇甫侁送其妻子到蜀地,太上皇伤悼很久。李亨因他是自己抚养的,没有宣布他的罪行,从此不再用,将薛等都处以死刑。册封李璘嫡次子李为余姚王,李侦为唐俭李儇为国公、李伶和李仪并为国子祭酒

家族成员

史籍记载

《旧唐书·卷一百七·列传第五十七》

《新唐书·卷八十二·列传第七》

人物评价

史书评价

刘昫等《旧唐书》:“少聪敏好学,貌陋,视物不正。”

欧阳修新唐书》:“长聪敏好学。貌陋甚,不能正视。”

人物争议

李璘的出生年月史籍无载,但根据其异母兄弟李敏李琩生年推测,应在719年到721年之间。

《新唐书》卷八二《永王璘传》:“(季)广琛知事不集,谓诸将曰:‘与公等从王,岂欲反邪?上皇播迁,道路不通,而诸子无贤于王者。如总江淮锐兵,长驱雍、洛,大功可成。今乃不然,使吾等名叛逆,如后世何?’”

按《新唐书》虽成书于北宋,但其史源包括唐代实录国史及传状记集等,当其中文字记载为今存原始文献所未见而又能被相关原始文献所证实时,即应以原始文献视之。《新唐书·永王璘传》载璘将领季广琛所说永王璘“如总江淮锐兵”,亦证明永王璘下扬州时是如《旧唐书》及《册府元龟》所载任江淮兵马都督。因为“总江淮锐兵”,是指统领江南东路、淮南路之兵,永王璘若只是统山南东路等四道节度使,而非江淮兵马都督,如何说得上“总江淮锐兵”?所谓“如”者,假如也,指未到江淮兵马都督治所扬州市已被打成“叛逆”,不得“总江淮锐兵”矣。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一: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楼船一举风波静,江汉翻为雁鹜池。

参考资料

《新唐书·卷八十二·列传第七》.国学网.2015-02-27

《旧唐书·卷一百七·列传第五十七》.国学网.2015-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