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散双电层是胶体化学的一个基本理论,描述了带电胶体颗粒或固体在电解质溶液中形成的双电层结构。这种结构是由静电作用引起的,其中带异号电荷的离子趋向于表面,而带同号电荷的离子则远离表面。最终在颗粒表面形成了主要由反荷离子组成的扩散层。

理论发展史

扩散双电层理论自19世纪中期以来经历了多次重要发展。赫尔曼·冯·亥姆霍兹最早提出平行板双电层模型,随后古依和査普曼提出了由反荷离子组成的扩散层学说。斯特恩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修正,考虑到了吸附离子尺寸的影响,并提出了斯特恩双电层概念及模型。在这个模型中,他区分出了不带电的斯特恩层以及与其相连的扩散层。格雷厄姆后来将斯特恩层细分为内亥姆霍兹层和外亥姆霍兹层,从而进一步完善了双电层理论。

结构特征

扩散双电层包括紧密层和扩散层两部分。紧密层位于颗粒表面,而扩散层则是由反荷离子组成的一层。在这层中,反荷离子的数量随着离表面的距离增加而减少,而同荷离子的数量则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整个结构呈现出一种扩散状态。

参考资料

扩散双电层理论和zeta电势(精).豆丁网.2024-10-22

扩散双电层理论 - 百度文库.百度文库.2024-10-22

ch123扩散双电层理论_图文.豆丁网.202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