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巯咪唑(Thiamazole),西药名,是一种抗甲状腺药物,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常用剂型有片剂、乳膏剂,分别用于口服及局部涂抹。

甲巯咪唑常见不良反应有皮疹瘙痒症白细胞减少症等。已知对硫脲类衍生物过敏、血细胞计数有改变(粒细胞减少症)、治疗开始前已有胆汁淤积、在使用卡比马唑或甲巯咪唑治疗后发生骨髓损伤的患者禁用。

2017年10月27日,甲巯咪唑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中被定为三类致癌物。

医学用途

适应证

用于各种类型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包括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等各种原因所引起者。在Graves病中,尤其适用于:①病情较轻,甲状腺轻至中度肿大患者。②青少年及儿童、老年患者。③甲状腺手术后复发,又不适于用放射性131I治疗者。④手术前准备。⑤作为131I放疗的辅助治疗。

用法用量

片剂

(1)成人:口服,起始剂量一般为一日20~30mg,可按病情轻重在一日15~40mg范围内调整,分次口服;病情控制后,根据甲功化验结果逐渐减量;维持量按病情需要及甲功结果调整,一日5~15mg,疗程一般12~18个月。延长疗程可使缓解率增加。

(2)儿童:口服。起始剂量为按体重一日0.4mg/kg,分次口服。维持量按病情决定。

软膏剂

给药时用精密定量泵每次按压挤出软膏0.1g(含甲巯咪唑5mg),均匀涂敷于颈前甲状腺表面皮肤(在喉结至胸骨上窝之间,甲状腺明显肿大者局部隆起部位)。用手指在涂敷局部轻轻揉擦3~5分钟以使药物进入甲状腺内。

给药说明

临床研究表明,口服甲巯咪唑片每日3次、每次10mg,与局部涂抹该药软膏剂每日3次、每次10mg的临床疗效相似。因此,在口服甲巯咪唑片每日3次、每次10mg的患者可改用该药软膏剂每日3次、每次0.2g(含甲巯咪唑10mg)局部涂抹。

制剂与规格

甲巯咪唑片:(1)5mg;(2)10mg。

甲巯咪唑乳膏:10g:0.5g(含甲巯咪唑)。

药理机制

甲巯咪唑为抗甲状腺药物,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甲状腺内过氧化物酶,阻滞吸聚到甲状腺内碘化物的氧化及酪氨酸的偶联,减少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4)的合成。动物实验观察到抗甲状腺药物有轻度免疫抑制作用,可抑制B淋巴细胞合成抗体,降低血循环中甲状腺刺激性抗体的水平,使抑制性T细胞功能恢复正常。

药代动力学

该药口服后由胃肠道迅速吸收,吸收率70%-80%广泛分布于全身,但浓集于甲状腺,在血液中不与血浆蛋白结合,t1/2(药物的半衰期)约3小时,其生物学效应能持续相当长时间。甲巯咪唑及代谢物75%-80%尿排泄,易通过胎盘并能经乳汁分泌。肝病时代谢消除降低,血药浓度升高。

风险与禁忌

禁忌证

已知对硫脲类衍生物过敏、血细胞计数有改变(粒细胞减少症)、治疗开始前已有胆汁淤积、在使用卡比马唑或甲巯咪唑治疗后发生骨髓损伤的患者禁用。

不良反应

较多见

皮疹瘙痒症白细胞减少症

较少见

严重的粒细胞缺乏症;可能出现再生不良性贫血

少见

血小板减少、凝血酶原减少、VI因子减少。

其他

味觉减退、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关节痛、头晕头痛、血管炎红斑狼疮样综合征、肝损害、间质性肺炎、肾炎和累及肾脏的血管炎等。

药物相互作用

(1)与抗凝药合用,可增强抗凝作用。

(2)高碘食物或药物的摄入可使甲亢病情加重,使抗甲状腺药需要量增加或用药时间延长,故在甲亢时应避免服用碘剂及高碘食物。

(3)磺胺类、对氨基水杨酸、保泰松、巴比妥类、酚妥拉明、妥拉唑林、维生素B12、磺酰脲类等都有抑制甲状腺功能和致甲状腺肿大的作用,故合用该药须注意。

注意事项

(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偏低,对硫脲类药物过敏、肝功能异常者慎用。

(2)使用抗甲状腺药物的患者出现发热性疾病和咽炎时应检查白细胞分类计数。尽管粒细胞缺乏症的发生频率很低,但常发生突然而严重。如在使用该药或丙硫氧嘧啶过程中出现粒细胞缺乏症或严重的不良反应,更换为另一种药物是绝对禁忌证,因为两种药物制剂专业的不良反应风险存在交叉。两药交叉反应的发生率约为50%。

(3)该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呈剂量依赖性。

(4)该药致胎几发育畸形主要是皮肤发育不全和“甲巯咪唑相关的胚胎病”。在妊娠开始3个月使用该药可能会引起包括鼻后孔和食管闭锁、颜面畸形等胚胎先天性发育缺陷。

(5)妊娠期用药:该药可透过胎盘屏障引起胎儿甲状腺机能低下症及甲状腺肿大,甚至在分娩时造成难产、婴儿窒息。患甲亢的妊娠期妇女宜采用抗甲状腺药物最小有效剂量。

(6)哺乳期用药:该药可由乳汁分泌,哺乳期妇女服用较大剂量抗甲状腺药物时,可能引起婴儿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故不宜哺乳。

(7)儿童和老年人用药:应根据病情个体化调整剂量。

(8)对诊断的干扰:该药可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并使血清碱性磷酸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 酸氨基转移酶(ALT)增高,还可能引起血胆红素及血乳酸脱氢酶升高。

(9)使用软膏时,为减少局部不良反应,注意保持颈部皮肤清爽;涂敷时轻轻搓揉;局部尽可能不用肥皂或 用碱性较小的香皂;若局部反应较重,须暂停用药并请皮肤科协助治疗。

贮藏

25°C以下保存。

化学信息

分子式:C4H6N2S

分子量:114.169

结构式:

别名:甲巯基咪唑、1-甲基咪唑-2-硫醇、2-巯基-1-甲基咪唑、他巴唑(甲巯基咪唑)、甲硫咪唑。

物理化学性质:白色小叶片状结晶,易溶于水,溶于乙醇三氯甲烷,微溶于乙醚石油醚和苯。

相关报道

2017年10月27日,甲巯咪唑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中被定为三类致癌物。

参考资料

卫生部关于印发《处方常用药品通用名目录》.卫健委网站.2025-05-06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4 年).国家医疗保障局.2025-05-07

甲巯咪唑.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2023-10-18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致癌物清单.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2025-05-06

甲巯咪唑片.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25-05-06

甲巯咪唑.化源网.2025-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