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能(1899年10月—1944年),字镇赢,广东省开平县人,国民党陆军中将,历任五十九师少将师长、国民党第四军付军长兼五十九师师长、长沙警备司令、第四军军长。

1920年,张德能高中毕业。同年,与长沙冲美坊谭少英结婚,婚后不久赴越南谋生。于1922年回到中国,投入云南讲武学堂第二期就学。1924年学成毕业,被分配到陆军第四军任排长职。1933年,张德能升为五十九师副师长,次年正式升任五十九师少将师长。1939年9月14日,日寇进犯长沙市,张德能在友军及群众的大力协助支持配合下,奋勇反击日军,取得了第一次长沙会战大捷。1941年9月18日,日军调动兵力,再次进犯长沙,张德能再次取得了长沙第二次会战的大捷,被晋升为第四军付军长兼五十九师师长。1941年12月23日日军第三次进犯长沙。张德能在与各线官兵血战十五天后,夺得了长沙第三次大会战的胜利,而他也被升任为第四军军长。1944年,张德能被蒋介石以保卫长沙不力之罪名下令处决。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张德能,1899年10月出生于广东省开平县沙冈乡冲翼全腾里一个华侨家庭。张德能三岁时,他的母亲伍氏病逝,因无人照顾,其父张崇铭由越南回乡,携带张德能到越南去抚养。后在越南华人办的中法文小学初中高中学校读书。

1920年,张德能高中毕业,他遵父命回乡择配完婚。回乡后经亲戚介绍,与长沙冲美坊谭姓淑女谭少英联婚。结婚后不久,便携眷赴越南谋生。1922年,张德能回到中国。

军旅生涯

参加北伐

张德能于1922年投入云南讲武堂(军校)第二期就学。1924年学成毕业,他被分配到陆军第四军任排长职。当时是国共合作时期,第四军军长是张发奎将军。他们参加了北伐战争,在北伐战斗中,张德能屡立战功,从排长、连长晋升为营长。在血战汀泗桥的战役中,张德能率部奋力杀败敌兵,在混战中冒死救护张发奎军长而致身受重伤,被送军医院抢救治疗,数月后治愈出院,重返前线,得到张发奎的嘉奖,并提升为该军五十九师第一团团长。

守卫长沙

1933年,张德能再升为五十九师副师长,次年正式升任五十九师少将师长。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中国。次年秋,国民党统治区的北平(京)、天津市上海市、南京、广州市等许多大城市相继沦陷,国民党政府逃到重庆市躲避,为保全实力,把谪系中央军调到后方,把非谪系军调到前线,当时第四军奉命调往湖南长沙防守,张德能的五十九师负责守卫长沙。1939年9月14日,第一次长沙会战拉开战幕,冈村宁次指挥10万兵力,从赣北、鄂南、湘北进犯长沙,张德能座镇长沙,在友军及群众的大力协助支持配合下,奋勇反击日军,取得了第一次长沙会战大捷。

再战长沙

1941年,日军企图打通粤汉铁路,贯通中国南北,便于军事调动,物资交流,强化日伪统治,于9月18日调动大批兵力,再次进犯长沙,此时张德能兼任长沙警备司令职务,他的五十九师,成为保卫湖南长沙的主力部队。他分析了形势后,采取向外分兵合围战法,就是先埋伏兵力于长沙外围,并以小部队诱敌,分割围而歼之。在奋战十多天后,痛歼日寇一半,又取得了长沙第二次会战的大捷,打乱了日军的战略计划。张德能因在长沙第二次会战中立下战功,被晋升为第四军付军长兼五十九师师长。

三战长沙

日军又遭失败后,退回岳阳,经过周密部置,作好一切准备以后,于1941年12月23日大举调动军马,第三次进犯长沙。张德能接到各方军情后,与军长欧震及各参谋人员进行分析研究,制订作战计划,决定由他独领一个师潜伏坚守长沙外围要地,其余两师由军长欧震将军统率,布防固守长沙内线及其他有利阵地,互为倚角,互相呼应。一切就绪后,激战迅速展开,各线官兵艰苦血战十五天,歼灭日寇一个师团;夺得了长沙第三次大会战的胜利。由于第四军屡战屡胜,建立了特大功勋,第四军军长欧震升为第八战区付总司令。第四军军长由张德能将军升任。

失守撤退

1942年,日寇由华南、华东、华中地区等处,选调了三个精锐师团的精兵,以及大量伪军共十多万人,配合空军坦克大炮,从南、北、东,三路互相呼应,夹击长沙市。当时张德能的第四军经过三次长沙会战,伤亡不少,事前他已及时地将敌我情况电告蒋介石。蒋介石亦深知长沙安危,至关重要,所以急向美国驻华军事使团求救,得一个美军炮兵团,又调他的谪系三十六军前来长沙增援。美国军队的军事顾问到达长沙,经过一番视察研究后,便选择长沙对面河的外围岳麓山为布防重点,他们将炮兵团及三十六军全军调往岳麓山布防。

日寇经过三次进攻长沙遭到惨败后,转变战略战术,采取步步为营,稳打稳扎的方针,并进行多方侦察,搜集各方面军事情报,采取相应措施。日军探悉长沙市由第四军坚守,军长张德能座镇指挥。又探得岳麓山方面的军情,是由中国国民党中央三十六军防守,知该军未曾经过战阵,容易得手,认为有乘之机。立即拟定了侵攻长沙,先破岳麓山的作战计划。张德能根据各方情报,亦已估计到日军有此阴谋。曾经用电话向第九战区司令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赵子立报告,请求第四军与三十六军换防,或由第四军派一部份人驻防岳麓山,以防万一。但美军事顾问认为他的布置非常严密,便不采纳张德能将军的重要意见。

日寇大军暗渡湘江,占领岳麓山后,立即全面调集大军,配备大量空军轰炸扫射,并以坦克掩护,三面夹击,陆空轮番向长沙市进行猛烈进攻。张德能得知屏障尽失,孤军无援,但为了抵抗日军,保卫长沙,仍冒死奋战。并分电向赵子立、蒋介石告急求援。他亲自上前线指挥作战。眼看长沙无法守住,他便电告第九战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赵子立,请示解决办法。当时赵子立电复:“如守不住可撤。”接此命令后,张德能才下命撤退。

失守追责

日军占领长沙,经短期整顿后,便驱兵直进,直捣衡阳市,再沿湘桂铁路,占广西柳州。美军事顾问不甘心失去许多火炮,威迫蒋介石追究失守长沙市责任。蒋介石无法交待,乃电召张德能到重庆市开会。当时第四军特别党部书记长张翼诒及参谋长黄昌儒等人劝张德能不要去重庆,因蒋介石妒忌贤能,排除异已,偏坦谪系,去必被杀。但张德能认为撤退令是由赵子立发的,而且三十六军、美炮兵团先败,丢失岳麓山于前,才造成后来长沙失守,自己已尽了军人责任。如自己不去,必然追究四军责任,就算自己死,也要保存各师团长及士兵,乃不顾劝告,毅然去重庆。

惨遭杀害

1944年,在军事法庭上,赵子立由于未掌握实际兵权被免于处分,而张德能被蒋介石以保卫长沙不力之罪名下令处决。

1945 年,日寇投降后,张德能之长子张文龙将张德能骸骨由重庆市运回原籍,安葬于梁金山南麓。墓前鉴有张发奎、薛岳等将领的石碑,现尚留存。

相关评价

张德能一生廉洁奉公,死后两袖清风,无甚财产。(开平县政协文史组评)

张德能指挥英明,作战部队英勇善战,在1937年、1939年保卫长沙战斗中两次挫败日军,激发了中国抗日军民的斗志。(江门日报评)

亲属关系

参考资料

原来开平这几个家族出过将军!有你的家族吗?.微信公众平台.2024-06-03

第一次长沙会战简介.西陆网.2024-06-03

学党史 铸初心 记使命 勇担当 之五十八 抗日战争时期 (十八) 国军正面战场之《第二次长沙会战》 1941年9月--10月1日.湖南城市学院.2024-06-03

战史今日12月23日:日军发动第三次长沙战役.中国军网.2024-06-03

蒋介石豫湘桂战役中枪毙俩军长.光明网.2024-06-03

一号作战.抗日战争纪念网.2024-06-02

【惊呆】江湖上最后一位“大佬”竟是抗战史上的“开平英雄”.微信公众平台.2024-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