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危机与具象表现绘画》是由司徒立和金观涛合著,1999年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深入探讨了当代西方艺术危机和具象表现绘画的研究,是艺术家和哲学家的合作成果。

内容提要

一九八八年,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获香港“大学及理工拨款委员会”资助,并得香港中文大学电算机服务中心提供技术支援,建立“先秦两汉全部传世文献电脑化资料库”,并编《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先秦两汉古籍逐字索引丛刊》。“先秦两汉传世文献资料库”之建库工作已於一九九二年全部完成,“逐字索引”迄今亦已出版合共五十六册。

一九九二年及一九九四年,本所先後获得台湾省“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拨款资助,开展“魏晋南北朝传世文献资料库”首两期建库工作;复於一九九五年获“香港研究资助局”拨款资助,完成最後一期工作,将魏晋六朝传世文献,凡八百种,约近二千四百万字悉数输入电脑。资料库建立後,将陆续编纂《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魏晋南北朝古籍逐字索引丛刊》,以便利语言学、文学及古历史学之研究。

《香港中文大学魏晋南北朝古籍逐字索引丛刊》之编纂工作,因涉及文献数目众多,故仍以分期形式出版。首阶段先行处理较常用之典籍,当中举凡未有现成以电脑化资料库编成“逐字索引”之古籍,将优先出版。至於已有“逐字索引”者,将留待次阶段重新编纂出版。本所将搜集有关文献之不同版本,乃至类书如《太平御览》、《艺文类众》等引录与今本不同者,详加注释,务求详审,准确无误。

目录

鸣谢

序言

一 艺术与哲学的对话

当代艺术的危机——公共性之丧失

正在卷起的精神风暴

哲学基础的探讨:主体性与公共性

通往後现代的道路:主体性扩张的五个阶段

多元文化还是文化被多元摧毁?

艺术真理存在吗?

潘多拉之盒——甚麼是绘画中的主体性?

巴勃罗·毕加索、贾克梅第在寻找甚麼?

艺术的本质是“表现”还是“发现”?

塞尚纲领的成功与失败

理解就是创造一一寻找新的方向

创造者的徬徨

空间表现:一种正在探索中的方向

民族风格是怎样形成的?

艺术本质的再反思

二具象表现绘画研究

作为学术研究的绘画

学术为何能作为人的终极关怀?

从传统到现代:公共性的丧失

对艺术解魅的回应:寻找意义的先驱者

绘画是创造符号或符号表达艺术吗?

甚麼是新视觉模式的发现?

现象学式的观看”和绝对真实

对现象学绘画原则的再思考

贾克梅第的惶恐

二阶控制论的启示

真理性的再定位:第二代具象表现画家

寻找新的统一:和中国文化的相遇

构成境域与意境——贾克梅第的艺术与中国艺术的比较

现象还原——以物观物

存在与虚无——体无证有

构成境域——意境生动

三 画家介绍

四 作品选

附录一 人名对照表

附录二 机构译名对照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