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理工学院学报》,原名《鹭江职业大学学报》,创刊于1992年12月,由厦门理工学院主办,是一份综合性学术刊物。该刊物为季刊,每期大16K,112页。
办刊历史
1992年,《鹭江大学学报》创刊,刊期为季刊。
1999年,该刊刊名改为《鹭江职业大学学报》。
2005年,该刊刊名改为《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14年,该刊刊期改为双月刊。同年12月,该刊入选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办刊条件
栏目方向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理工科主要栏目有机械与汽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机工程学与自动化、光电与通信工程、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应用数理科学等。哲学与社会科学主要栏目有闽台文化产业研究、经济管理、语言文学、哲学政治、文化社会、体育艺术等。
2010年,在中国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第二届栏目评比中,该刊的“海峡西岸论坛”栏目被评为优秀栏目。
该刊展示中国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学术成就,反映厦门理工学院和地方的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创新成果。
人员编制
据2020年第01期期刊内页显示,《厦门理工学院学报》编辑委员会有顾问6人、编委25人,编辑部有执行编辑1人、英文译校1人、封面设计1人。
办刊成果
出版发行
据2020年5月27日中国知网显示,《厦门理工学院学报》共出版文献2688篇。
据2020年5月27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厦门理工学院学报》共载文2009篇、基金论文量为951篇。
收录情况
该刊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中国社会科学期刊精品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
影响因子
据2020年5月27日中国知网显示,《厦门理工学院学报》总被下载366825次、总被引6145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274、(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132。
据2020年5月27日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厦门理工学院学报》被引量为4878次、下载量为53230次;据2017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该刊影响因子为0.31,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670种)中排第4794名。
荣誉表彰
该刊曾被评为中国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全国地方高校优秀期刊、全国高等学校社科学报优秀栏目策划学报,曾获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奖、福建省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全国市属高校学报总体策划奖。
1999年,该刊获全国市属大学优秀学报、福建省高校优秀自然科学学报一等奖。
文化传统
该刊把自主创新和源头创新作为期刊进步的基点,组稿中注重基金项目和选题,探索学术前沿,捕捉学术热点,传播科技信息,是中国海内外人士了解厦门理工学院服务社会、学术发展的窗口。
该刊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秉承“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秉行“质量特色.规范“的办刊理念,围绕厦门理工学院“力争建设成为开放式、应用型、地方性、国际化的海西方一流亲产业大学”的总体目标,遵循“依靠专家,优稿优先”的选稿原则,努力贴近地方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的改革和发展,突出创新性、前瞻性、实践性和地域性,致力于传播文化、倡导学术争鸣、服务社会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