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墓现存两处。一处在吴中区胥口镇西伍相国祠内,此地是吴国首都所在。另一处在老河口市付家寨镇陈家港村附近,据明清县志以及民间传说,此地为伍子胥故里。

人物生平

伍子胥(公元前559—公元前484),伍氏,名员,字子胥。城冷集区沈湾(原系光化富乡村,1949年划归谷城县)人,春秋时期吴国大夫(此时官分三等:上卿、大夫、士)。后为吴国破楚有功,被封于申(约在今黄浦江下游一带),又称申胥。楚太子太师伍奢次子。

文化活动

相关人物

伍子胥故里在光化县富村乡,县城大车站外有其雕像。也有一说在襄阳市谷城冷集区沈湾(原系光化富乡村,1949年划归谷城)人封于申地,故又称伍子胥

艺文作品

伍子胥故里建有祠庙,历代名人骚客会赋诗撰文,留下墨迹。明朝襄阳府古长史储玉的一首诗:“富乡遗祖墓,忠孝两间无,慷慨生鞭楚,从容死谏吴,平生英气洁,万里怒涯呼,再拜荒祠下,刚风凛发肤。”在江苏吴县胥口镇西伍相国祠内,有伍子胥墓前碑书“吴相国伍公之墓”,以及吴相国伍公鸱夷藏处碑和重建胥山祠记碑等,但今均无存。近处还有二妃墓、拜将台等古迹。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据明朝正德年间《光化县志》记载:“伍举墓在富村乡,今存石器。”即今丹江口市陈家港村(原老河口市辖地)。光绪年《光化县志》也载有:“富村乡,安古地方,距城三十,民多大族,为周伍子胥故里。”伍子胥当年在苏州古城夫差以“属镂”剑赐死后,抛尸钱塘江,当时在姑苏的乡人,敬慕伍子胥的为人和才智,连夜把伍子胥的尸首打捞上来,悄悄地运回家乡老河口安葬。为了避人耳目,防止盗墓,一共建了100个墓穴,河西99个墓,山西省1个墓。99座假墓,一个真墓。

主要展览

出土文物

伍子胥墓位于今老河口市付家寨镇陈家港村委会铁匠沟村,墓座南向北,长13米,宽10米,高3.5米,墓上仍有石器。1986年4月,丹江口市砖瓦厂在陈家港村委会上港村地取土时,曾挖出战国墓一个,出土铜器、陶器共七十多件文物。根据战国墓葬埋的方法应是墓群,故在其附近的伍子胥墓可见确系战国古墓。

伍子胥故里碑

伍子胥死后,故里历代官宦多次立碑纪念。老河口市现存在“周伍子胥故里碑”。这一块碑为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由安(康)、襄(阳)、郧(阳)道陈大文及县令李风云所立。碑文为:“鞭尸楚墓生前孝,抉目吴门死后忠。”

参考资料

伍子胥的传说.前线网(前线杂志).2024-09-21

伍子胥.襄阳市江苏商会.2024-09-21

“游端午说伍相”①:中国人心中的“伍相”情结.监利发布.2024-09-21

历史人物.老河口市人民政府.2024-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