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数学与科学史研究中心成立于1987年,致力于自然科学史(数学史)的教学与研究。该学科自1991年起被列为陕西省重点学科,并在1987年和1990年分别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该中心获批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对推动我国科学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历史沿革
西北大学数学系数学与科学史研究中心始建于1987年,其中自然科学史(数学史)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该专业专业是1991年3月由陕西省教委批准的重点学科,也是西北大学有特色的学科。该学科分别于1987年10月及1990年10月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委批准为自然科学史(数学史)硕士点和博士点,经过十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在科研、教学、国际学术交流诸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全国高校中一支举足轻重的研究基地。1997年科学史在我国学科规划中被赋予一级学科的地位,对我国科学史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也为学科点的发展壮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000年改名为数学与科学史研究中心,2004年批准为博士后流动站。中心在曲安京主任的指导下,逐渐发展壮大。
机构设置
教研团队
西北大学数学与科学史研究中心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教研团队,包括多名博士导师和在职研究生。现任中心主任为“长江学者”、国际数学史通讯院士曲安京,其他主要成员还包括李文林、王大明、罗见今、赵继伟等。
学科方向
中心下设有多个研究室,涵盖不同领域的数学与科学史研究。其中包括比较数学与科学史研究室,专注于中世纪前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数学与科学交流;科学思想史研究室,聚焦于近现代西方科学思想的研究;科学管理与科技政策研究室,针对中国科技奖励制度的历史与现状进行研究;以及科技考古研究室,与历史及考古学界合作,开展涉及古代数理天文学的考古学研究。
国际交流
西北大学数学与科学史研究中心重视国际学术交流,曾有多位国际知名学者来访,如日本的大桥由纪夫教授、德国的Benno van Dalen博士、台湾清华大学的黄一农教授、英国米德尔赛克斯大学的格拉顿·吉尼斯教授以及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的Eberhard Knobloch教授。这些交流活动不仅丰富了中心的科研资源,也提升了其国际化水平。
主要会议
西北大学数学与科学史研究中心主办或参与组织了多项重要学术会议,包括第一届丝绸之路数学与天文学史国际会议和第一届全国数学史与数学教育会议,这些会议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
参考资料
西北大学数学与科学史研究中心-《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202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