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景成,男,汉族,1977年生于福建省周宁县李墩镇,2014年被吉林大学聘为教授。
人物经历
1995年于周宁一中高中毕业后考入吉林大学考古学系
1999年本科毕业后考入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破格直接攻读博士研究生,师从著名古文字学家吴振武教授。2005年博士毕业
2005-2007年间在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为著名历史学家朱凤瀚教授。
2002年留任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2008年被聘为副教授。
2011年1月到佛罗里达大学进修。
2014年被吉林大学聘为教授
主要成就
主要从事古文字学、先秦历史学的研究、商周金文中的族徽研究、田野考古等。在《考古》、《南开大学学报》、《古文字研究》、《中原文物》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20篇,出版专著《商周青铜器族氏铭文研究》一部。
科研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甲骨文字诂林》补编”,正在进行。
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西周职官类铭文的综合整理与研究”,正在进行。
甲骨文所见殷代族属问题研究
金文族氏铭文研究
发表学术论文
《试释甲骨文的北方风名——兼说甲骨文的“采”字》,《殷都学刊》2009年第2期。
《试论戒鼎所反映的“羡卒”问题》,《中原文物》2008年第6期。
《说“列”》,《中国文字研究》2008年第2期。
《论师询的史实和年代》,《南方文物》2008年第4期。
《商末周初的举族研究》,《考古》2008年第11期。
《论西周王朝政府的僚友组织》,《南开学报》2008年第6期。
《释“花东”卜辞的“所”》,《古文字研究》2008年第27辑。
《驹尊与昭王南征——兼论相关铜器的年代》,《东南文化》2008年第4期。
《论包山简的“会观之觞”——兼说“爵”的形制》,《古文字学论稿》2008-04-01。
《夗和丙族族姓》,《殷都学刊》2008年第1期。
《释花东卜辞的“索”》,《中国历史文物》2008年第1期。
《20世纪关于族氏铭文性质研究的评述》,《中国文字研究》2007年第2期。
《族氏铭文中“亚”的含义》,《仰止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商代史族研究》,《华夏考古》2007年第2期。
《关于\u003c荣仲方鼎\u003e的一点看法》,《中国历史文物》2006年第6期。
《族氏铭文资料所体现的西周王朝对殷遗民的政策》,《古文字研究》2006年第26辑。
《史族铜器研究》,《汉字研究》第一辑,2005-06-01。
《郭店楚简与西方汉学研究》,《东南文化》2005年第3期。
《评朱凤瀚\u003c商周家族形态研究\u003e》,《历史教学》2005年第5期。
《无终铜器研究》,《中国文字研究》(第五辑)2004-11-01。
《“亚疑”族铜器研究》,《古文字研究》第25辑。
《“失”族铜器研究》,《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建所二十周年纪念文集》,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版。
参考资料
吉林大学古籍所官网-古文字教研室师资力量.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2015-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