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龙字伯雨,湖北咸丰人。先肄业武昌师范学校,光绪丙午官费入早稻田大学。加入同盟会。共进会在日本成立,孙武又拉他为共进会会员。宣统己酉回国。庚戌参加留学生考试,分发安徽任用,代理太和县知县。任过法政讲习所教员。辛亥八月,孙武约他到汉口工作。十七日孙武面部和胸部受伤,他也受轻伤。当时孙左右共六人。孙入医院,他当晚搭轮回安庆市。二十日到署,即闻武昌区被革命党占领。他又于当晚搭英国船西上。进武昌汉阳门遇牟鸿勋,约至都督府缮写文件。先任职集贤馆,改调内务部。九月二十日委充鄂城区知事。他共做县令七次之多。一九三五年在迎江寺受戒学佛。解放后为安庆文史馆馆员。一九五六年通讯时,年已八十一岁。

任务经历

早年经历

王云龙(1875-1962)派名承,字子相,别号伯雨,湖北咸丰县寿昌乡(现大田坝区大田坝乡)张沟镇人。曾祖父王文焕,清赠朝议大夫。祖父王伟,字辅臣,清恩贡生,官广东大埔县知事,署蕉岭县事。父王,派绍琼。清署四川酉阳州州同。

王伟十个儿子,号称王家十房。先生之父王镛,系王伟之长子。先生弟兄四人,行二,兄承尧,弟承恢、沛然,世居城郊北门沟。

因六房无嗣,先生承继六房为后,不善治生理,日往来与书市诗社间,其兄承尧,弟承恢代理家政,将先生所继承之田地房屋,典卖尽,挥霍无余,族人多为先生不平,先生不以为意,寄寓王家祠堂,仍手不释卷,瓢屡空,迎娶乏资,族人忧之,先生不改其乐。

革命生涯

五房族兄王承烈,考中秀才,在咸丰县城打马游街,先生适在王敬安门口,箕踞看书,见了欣然合书起立,欢呼二哥,承烈新贵得意忘言,昂首纵马而去。轻轻的威风,竟吹皱了一池春水,先生服喟然叹曰:“贫贱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苏秦之言是也,男儿贵在立志,吾他日将远胜二哥。移居至湾田陈姓岳家,就业于杨凤山先生门下,下帷苦读,废寝忘餐,三更灯火五更鸡,万卷经史一枝笔,三年幸喜有成,两目亦渐近视。二十岁考中秀才后与湾田陈子樵之妹陈九妹结婚。二十三岁考取了丁酉科拔贡,从此学位超过了族兄王承烈。但先生并不满足,攻读不懈,壬寅年(1902)考入湖北武昌师范;丙午年(1906)官费保送早稻田大学攻读法政,己酉年(1909)学成回国;庚戌年(1910)春,参加清廷留学生考试,奋发安徽直州判候补;任安徽省民主讲习会教员,安徽巡警学堂教官等职。

拔帜曾登黄鹤楼

先生在日本留学期间,即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为会员,经常与革命人士一起钻研救国道理,参加革命活动,得中山先生器重,吕振羽之合影留念。因与共进会领导人孙武莫逆,经孙武介绍又加入共进会为会员。在安徽候选期间,中山先生在仙台市派人持名片来皖,名片后亲书“云龙同志请速密来仙台一晤”,先生星夜赴仙台听命,受命后回皖。

辛亥年(1911)八月,应孙武函召,王云龙先生欣然首途赴汉。八月十八日下午,在宝善里革命机关总部里,孙武临窗而坐,用脸盆检验炸药,云龙先生清理文件,刘公先生的胞弟刘同,适于此时到来,站在孙武旁边观看检验炸药,刘同漫不经心,烟灰落在炸药上,呼哧一声,浓烟徒起,孙武面部和右眼受重伤,当即送入底下医院急救,云龙先生右眼亦受轻伤,奉嘱即搭轮赴皖医治并避追捕。先生刚到皖治伤,闻武昌革命提前爆发,即绷带缠头,星夜搭英轮西上,在武昌汉阳门遇着牟鸿勋、刘凤书二同志,经介绍至咨议局,以孙逸仙的名义撰写缮发临时告示。鄂军政府成立后,转军政府秘书处工作,撰拟军政府重要文稿。军民分治后,转属民政,民政长汤化龙号召有识之士条陈建政意见,上条陈者百余人,云龙先生呈上的条陈受到重视。当被委为集贤馆检察科科长。当时先生正值而立之年,意气风发,渴望对国家民族有所贡献,从其手稿感怀述忆诗可以概见。诗云:“少年时节气咻咻,拔帜曾登黄鹤楼,铁血英雄同按剑,满城风雨共轻舟。”

一九一一年十一月十日(古历九月二十日)奉民政府委为中华民国成立后江夏区第一任知事,到任一月,抓获博尔济吉特·瑞澂总督爱女,随带大皮箱一口,内藏珍宝,明言谁救得她的性命,身甘姬妾,箱助妆,师爷们都劝先生纳之,先生不为色财动,连同人箱,一起送交督军衙门;任职一年,调省另委,在武昌区任职期间,励精图治,虽未百废俱举,确也四境平安,其治武成绩,经呈黎副总统兼湖北都督,民政府批复:“治武成绩卓卓可观。兴贤、举能、拔尤,当自隗始。”对先生治武成绩评价是相当高的。同时武昌民众,缅怀先生来暮去速,备制万民伞相赠。

参考资料